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研究 > 专家观点

李中闯:会展活动的常态化防控已成一个必要的工作环节

发布于:2020-08-25 09:18:0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从上半年的近乎停摆到进入下半年的陆续重启,6月份是全国会展行业的“冷热”分界线。因为都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没有在会展活动中出现新冠肺炎疫情,这也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会展人的信心,未来第四季度,将会有更多的展会陆续举办,出现集中“扎堆办展”的现象。

展览业恢复较快,相比之下,会议、节庆、赛事、演出等形式则相对缓慢,并没有迅速“回暖”。究其原因,或是因为上半年国民经济遭受疫情重创,元气大伤,在世界性的产业链中断,供应链不足,消费链停顿的危机之下,展览业作为市场及产业链的重要节点及关键形式已经成为一种刚性需要,有助于拉动内需、减少库存,增加就业,平衡产业链,契合国家“六保六稳”核心工作,有助于社会稳定,所以在当前疫情常态防控形势下得以迅速恢复。

因为当前的特殊时期,国家财政会更加倾斜于防控疫情和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民间和个人财富则会更倾斜于生存性需要,所以会议、节赛、演出、旅游等产业价值较长线或非刚需的活动形式势必会被压缩,这也是为什么中央及各级政府要缩减会议支出比例,而影院、剧场、旅游机构复工复产相对较缓的部分原因。

会展的恢复基于疫情的常态化防控。目前所谓“常态化防控”包含几层含义:

一是指疫情存在的常态化;虽然社会秩序陆续恢复,并不意味着疫情消失或被彻底控制,疫情感染风险依然存在,甚至可能会相当长一段时间伴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事实。所以现在的状态是“该防控防控,该做事做事”,日常工作和社会活动正常开展,同时常态化防控持续不间断。

二是指防控手段常态化;佩戴口罩、通风洗手、测温扫码、定期消杀、核酸检测等决不能流于形式,而是客观动态化管理,关注数据情况的更新变化,采取相应措施。

三是指新的生活方式常态化;疫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新的生活方式例如减少聚集、公筷分餐、直播带货、线上会展,进入公共场所、乘坐交通工具测温扫码登记、会议演出、观影等隔位就坐、景区景点游客限流、出入风险地区隔离及核酸检测等都可能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四是指心理常态化;疫情发生以来确实给人们造成很大的心理问题,从最初的恐慌、焦虑到后来的侥幸、淡漠,都回避不了疫情存在是事实,过度夸张固然不可取,但绝不能放松戒备,掉以轻心,还是要保持适度紧张感,以一种必胜的心态积极面对疫情和工作之间的关系。

会展活动的常态化防控已经成为一个必要的工作环节,是一种预支性措施和预防性工作,目的是最大程度上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是会展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保证。对于政府监管部门来讲防疫是第一要务,会展组办单位如果没有严格达标的防控预案和措施项目将很难获批;而组办单位、场馆作为直接责任方疫情防控更是重中之重,是会展举办的最大风险。疫情未来发展结果目前还是未知数,防控周期还无法做出相应判断。

不言而喻,下半年全国会展业虽然整体向好,但现在的会展已经和从前的会展有了很大区别,疫情迫使会展业自身产生变革,“重启”也意味着“重塑”,助推国内会展进入2.0时代。

首先,实体会展活动的线上比例加大,融合度不断加深,已经演变成一种复合型新会展模式。今后,已经没有纯粹的所谓的“线下会展”和“线上会展”,已经很难把二者完全区别开来。线下即实体会展是产业成果、是场景支撑、是交流体验;线上部分是产业过程、是渠道扩展和产业链的延伸。例如8月14日开幕的第十九届长春农博会就加入了“吉供吉品”系列品牌线上直播推介、在直播平台每天直播展会盛况、“棒师傅”杯首届快手农民网络大人直播带货大赛、直播或播放展品生长周期和管理过程等线上元素,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拓展了实体展会的功能和效益。存在即合理,如今争论线上线下孰轻孰重已经没有意义,如何用好线上线下资源提升会展价值才是根本。

其二从会展的产业内容开看,下半年经贸、资源、能源、高科技、消费类等会成为主体,而重心可能是农业、畜牧养殖业。因为这些内容都是涉及到国家运转和发展的刚需产业。而文化娱乐、旅游休闲、奢侈品等不会有太大会展市场空间,疲软状态依然存在,报复性消费反弹已经不太可能出现。今年两会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就是民生问题,而民以食为天,“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仓廪实而天下安”。“米袋子”、“菜篮子”是关键性。农业涉及国人吃饭问题,尤其今年全国多地受灾,粮食减产,从需求角度来看,农业、食品将成为下半年会展的重要主题。同时,会展形式总体上还是以国内为主,国际类会展依然不会大范围实现。

其三不要乐观期待所谓的“后疫情”复苏,因为疫情还没有结束时间,也就没有所谓“后疫情”的时间节点。重要的是疫情打破了原有的产业格局,各种产业供需链条的断掉而重新接续很难并且需要时间的。会展是接续产业链的重要手段,也是对疫情影响下主体产业生存状态的“探底”行为,所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举办会展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常态。有条件要做,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做,如今没有现成的模式,无论是会展企业还是会展产业,都在经历一次蜕变和重生,创造一种新的模式。不过可以明确的是:有人才有市,有市才有商,有商才有产,有产才有业。会展是产业经济的重要支撑,下半年的重启足以证明其不可或缺的产业价值。对于办展主体来讲,此次疫情也是一个行业重新洗牌的过程,只注重短期效益、资产结构单一、不注重品牌培育、缺乏行业诚信的企业会被淘汰,而随着新的资本注入和从业企业的优化,会展产业一定会焕发新的生机。此次疫情危机能够扛住的会展企业一般具有几个特点:

一是旗下会展项目较多,内容丰富,通过多样化运营,盈亏互补。

二是业务跨领域,除会展业务之外还有其他营利业务或产业。

三是企业集团化运作。

四是具有创新意识,通过在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和经营模式的创新,在行业竞争中优势明显。

五是以静制动,蓄势待发,确保资金链不断,节衣缩食;拢住企业骨干人才,报团取暖;想办法留住客户,这是企业的发展根本。

总之,今年全球和全国经济都是很艰难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徘徊在不确定的地方,随时发生。疫情的常态化防控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生产模式,会展业经过半年的停摆也在困难中重启并且不断发展,探寻新的发展路径。会展不会消失,只会不断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而重塑新的发展模式。

(作者:李中闯,吉林艺术学院会展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