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研究 > 专家观点

储祥银:新基建新消费为会展跨界合作带来新机遇

发布于:2020-11-19 15:57:37 来源:中国贸易报

关于会展服务双循环,笔者曾在《会展服务双循环,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升级与重构》一文中分享了个人的观点和意见。近日,应2020 中国会展活动新技术新设备新服务展览会暨中国会展跨界合作交流峰会(简称会展三新展)组委会邀请,谈谈《新基建 新消费和“双循环”对会展跨界合作的新机遇和新要求》,分享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及对会展跨界融合发展的一点看法。

首先,看看双循环、新基建、新消费,三者之间的关系。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实质是深化改革开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国内循环的两大抓手,扩大有效投资和促进消费升级。新基建是指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新消费是指人均收入4000-20000美元,超越基本生存物质需求的消费。文化娱乐、体育休闲、高质量商品与服务,等等。数字新技术、线上线下融合等新商业模式以及基于社交网络和新媒介新消费关系的驱动的新消费行为。

会展是链接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平台,促进国际、国内循环融会贯通的润滑剂。有鉴于此,中国会展业界要以促进双循环畅通运转为己任,自觉根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需要,为疏通国内、国际循环,更好争取、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策划活动,组织实施,取得成效。为保障社会再生产循环运转正常、通畅、无阻碍,促进关联产业之间、地区之间、科学与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等之间的协调均衡,良性循环,推进企业供应链有序、贯通循环,确保产业链、供应链通畅。

同时,会展作为主体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链接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国际与国内的重要桥梁,是传播新理念,展示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促进交易和合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进步的重要平台。

会展业要深入产业、融入产业,研究产业发展动态和趋势,研究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痛点和难点,利用自己的渠道优势、客户优势和资源整合优势,汇聚各类发展要素,为产业发展提供更精准信息传递、流通渠道疏通、市场扩大、产品升级服务,为产业链、供应链正常运转,为双循环中国产业链重构、供应链再建和价值链提升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和贡献。

也就是说,在新机遇面前,会展业不仅要找准定位,更须提高推进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贯通的自觉性。

毋庸置疑,新基建和新消费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5G将会出现万亿元产业,将为会展业带来很多发展机会。此外,消费和新消费也带来很多发展机遇。但也对会展主办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会展活动提供了很多新的题材。此前,展览组织方对在国内举办消费展、展销会不屑一顾。但现在,则要进一步作好国内循环的消费展览会。

在双循环背景下,会展业亟须做好六大服务,即服务产业链公共云重构、服务市场有效需求扩大、服务制造业智能化提升、服务城市经济体系完善、服务“一带一路”构想建设,服务阐发中国立场和声音。

此外,跨界、融合,分为两方面,即“+会展”和“会展+”,“+会展”就是在市场和产业的基础上,加上会展;“会展+”是服务与其他业态的加入,如加旅游、文化、健康、休闲、金融和会展。

今年以来,备受关注的是,阿里巴巴与上海市合作建设云展平台、腾讯与广交会合作、京东与“服贸会”合作。随着中央提出的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和业态模式创新,以及展会服务创新,会展业作了很多尝试,特别是三大会展广交会、服贸会和进口博览会。其中,今年的两届广交会全部线上举办,京交会是“线上+线下”,进博会则以线下为主,还有今年最早举办线上的中国—拉美出口展览会。

跨界合作是线上线下的融合,最关键的是对价值的共同认同、对目标的认可。不可否认,展会带来的是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展览会存在的价值是传递信息、促进交易,以及拉动城市经济和产业升级,但线上线下融合达到目的,跨界的展会就有生命力。

当然,展会融合是建立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因此,跨界融合不仅仅是把线下的展览会搬到线上,而是要构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且具有可持续性的共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