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研究 > 专家观点

徐华:后疫情时代,会展经济发展的思考

发布于:2021-03-02 14:26:26 来源:澎湃新闻、人民之窗

会展经济业态作为拉动服务业的重要引擎或核心发动机之一,在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宏观市场条件下,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在“双循环”中发挥会展经济的积极作用,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从过去的2020年到现在正积极复苏的整体社会经济氛围来观察,会展经济业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把握好机会和发展方向。

一、把握好会展业态数字化发展契机

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会展经济的数字化发展也不例外。新冠疫情加速了数字化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会展经济的传统业态,而会展经济在整个服务业中的重要作用没有被动摇。在2020年疫情刚有好转的情况下,各级政府积极创造条件让知名品牌或规模影响较大的会展项目落地,不仅是向世界传递中国信心,而且也是实实在在地为提振经济复苏速度,发挥会展经济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不可替代作用的有力举措,会展经济业态在整个服务业中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会展业态近几年已零星呈现出信息化的火花。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会展信息化的星星之火呈现出燎原之势,无论是线上会议、线上展览、直播带货等等,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为会展业态在疫情当中保存了一条生命线。然而,会展业态的数字化,并不是加上一个互联网工具就能实现的,数字经济的基础要求和特点是要构建产业互联网。作为服务业核心引擎之一的会展经济生态圈必须用产业互联网的思路和做法,才能给会展业态在赋能的同时,形成产业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会展就形成了会展产业互联网,互联网+会展的思路充其量是会展借助互联网的某些功能或作用,实现了会展某个信息化工具而已。

名洋数字结合十数年的会展全产业链一站式业务实践,利用5年多的投入研发的“智会智展”SaaS平台在2019年中投入市场,在2020年突然来袭的新冠疫情中为会展业态提供了不错的优质服务,可谓是崭露头角。“智会智展”是基于主办、承办、主场运营、场馆、搭建商、物流、观众、会议论坛等会展项目要素数字化管理而开发,并形成项目数据库供主办方等展会参与主体进行分析应用,形成在线分析报告,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把提高会展活动前、中、后的贸易匹配效率和质量放到最终落脚点上。掌上畜博会、水产品云展、线上校博会等项目在2020年疫情当中体现了很好地“云会展”价值,从而更好地创新了招商引资、会展服务新模式,对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重构起到了快速提升改造的作用。

数字经济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传统产业的信息化,但是传统产业信息化的过程和结果并非是完全去传统化。服务业基本是遵循这个特点的,会展业态更是如此,否则欧美等西方国家的会展业已有近2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为何在互联网较早发达的他们会展业的传统业态没有被互联网替代反而更加品牌和规模化呢?所以,一场好的会展活动离不开好的谋划组织和呈现形式,让人体验感得到一次次升华,同时信息化手段的引入和应用是提高组织和管理效率的基础手段,是体验的又一种不同感觉,更是会展业态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发挥更大作用的数字化途径。

因此,会展产业互联网的构建和发展,形成会展生态圈“数据库”,积极挖掘数字经济中“数据”这个重要生产要素中的“会展元素”,为数字经济导航、引流,锦上添花是会展经济生态圈数字化发展的必要要求。

二、加速会展经济的市场化和资本化

尽管近年来会展市场放开程度在不断扩大,但是由于我国会展业起步较晚,以及特色的市场经济环境,政府或国企的背书仍是国内办展的基本要求和市场“需求”,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报批手续和环节以及参展商的“心坎”上。目前商协会的脱钩,为会展业的市场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然而从会展项目的运营来分析,根本问题仍然存在,因为会展市场参与主体的实力有限,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形成本土化会展龙头企业,一个会展项目从立项到落地基本需要一年的周期,人力、物力的投入对于项目发起主体是不小的投入,而且会展项目的基本规律“一亏、二平、三盈利”,第一年亏,第二年收支平衡,第三年才能实现盈利,这个财务风险是存在的。因此,会展经济加速市场化必须有更好的营商环境和必要的扶持政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厘清各参与主体的诉求,以商协会和会展企业为主体,培育和打造品牌项目或产业聚集区。要从几个重要因素考虑,例如,落地区域需不需要产业,商协会需不需要提升会员增值服务水平,会展企业能不能以专业所长培育新品牌等等。2、培育期内根据项目综合贡献,落地产业需求方应给予必要的资金扶持或承担相应的成本。只有由专业化市场主体主导结合当前市场实际环境,着眼于未来,着手于当下才能真正培养出一大批市场化中国会展品牌项目和会展市场。

没有很好的市场化环境,就不可能推动产业的资本化。目前我国的本土化会展企业在近十年来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以会展为题材的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主板市场4家,新三板市场18家;但是以这些为代表的中国会展业发展现状明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以会展产业链中下游业务为主,缺乏自主品牌,也就是自有IP项目匮乏,难于形成龙头企业效应;2、规模普遍偏小,普遍在3-5个亿的营收规模仅仅与法国的智奥会展每年营收约10多亿欧元来比,可谓小巫见大巫。据2019年商务部有关数据,我国会展经济直接规模在7000亿人民币左右,按照国际惯例1:9的带动系数算,我国目前会展经济产业链每年大概6-7万亿人民币,我们本土化头部企业的营业收入权重系数之少,只能说明还没有形成产业龙头企业,过于分散的庞大市场难于形成国际竞争力,对我国会展经济的长期发展存在很大弊端。为加快培育会展头部企业,必须利用好资本的作用,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各级政府应落实行业扶持政策,真正把补贴等扶持政策落实到有活力、有潜力市场主体,同时进一步清理市场壁垒,为会展企业的发展扫清障碍;会展企业利用“放、管、服”的机会勇于谋划品牌项目。2、行业组织或头部企业结合政府政策,设立产业基金,加速培育会展企业或品牌项目。

“未来只有一种企业,就是数字化企业;我们已经错过很多,不能再在数字化的时代掉队”。数字经济是当下和未来,产业的数字化是资本化不可或缺的吸金石,资本化是产业聚合剂,会展也不会例外。

作者:徐华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