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办展环境 > 政策法规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会展产业新经济形态发展的实施意见

发布于:2019-12-20 20:29:00

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各区(市)县政府,市级有关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成委发〔2018〕22号),推动我市会展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使会展业成为成都新经济发展新引擎新动能,实现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国际会展之都,结合成都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创新会展经济发展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为路径,促进会展产业转向“聚合共享、跨界融合”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上下游贯通、全产业价值链融合发展的会展新经济生态圈,赋能全市产业功能区,打造新的动力增长源,加快推动国际会展之都高标准建设,实现会展新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推动我市会展产业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打造中国会展新经济名片,实现新要素快速集聚、新场景全面应用、新产业加快发展。到2025年,以“名展、名馆、名企、名业”行动为抓手,依托“5+5+1”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大力推动会展产业与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和共享经济“六大形态”深度融合,基本形成会展新经济业态;到2030年,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新经济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国际会展之都。  

三、基本原则  

——重塑产业价值链,“旧能”变“新能”。用新经济业态打造会展产业价值链,构建集会展项目策划与运营、创意设计、智能制造、新型材料运用、绿色展台搭建、高端组展与服务、智慧化场馆、共享式仓储与物流以及大数据运用等展现会展经济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的全产业价值链体系,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构建顶层设计体系,“优惠”变“机会”。出台会展新经济企业引进与扶持、技术创新与运用、生产智能制造、绿色展台搭建、人才引进等激励政策。紧密结合会展业发展趋势与成都发展特点,突出会展产业新经济形态发展方向,编制发布成都会展业机会清单。  

——建立绿色会展标准,“理念”变“实施”。加快制定和推广成都绿色低碳会展地方标准,形成会展业生态发展兜底“红线”。推动会展组展与服务企业、会展项目策划与运营企业、会展制造企业、会展仓储与物流企业等会展主体实现绿色资源转化利用。  

四、重点工作  

(一)创意融合,推进会展价值链跃升。按照“两中心、多节点”布局,以天府文创城、成都新经济活力区为中心,少城国际文创谷、成都东郊记忆艺术区等为节点,大力发展成都会展创意设计产业,引育时尚设计、工艺创造、展示设计等知识密集型、创意会展企业入驻发展。围绕成都“三城三都”建设,促进“会展+文创”“会展+旅游”“会展+赛事”“会展+美食”“会展+音乐”发展,构建附加值高、成长性好的成都特色会展原创IP,促成相关先进工业设计制造企业与会展企业联合研发新型会展场景,创新会展设计与制造生产模式,打造会展新经济特色的产业价值链。[责任单位:市博览局、市新经济委、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市体育局,各区(市)县政府(含成都天府新区管委会、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下同)]  

(二)智能驱动,促进会展制造智慧化。支持在成都智能应用产业功能区(崇州市)、感知物联网产业园(双流区)建设会展智能制造及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整合厂房资源、升级生产标准、优化制造工序,推进会展智造工厂建设。按照装配式设计理念,通过定制化服务、标准化生产,开发“模块化、积木式、个性化”会展智造快捷模式。深化交流合作,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会展智造龙头企业,在展览设计、器材生产、组装搭建等方面带动我市本地会展企业提高生产效能,力争我市会展智造水平达到中国顶尖、世界一流水平。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密切与市州联动合作,共建集设计、研发、制造于一体的国际化会展智造园区,扩大会展智造产业集聚规模和竞争优势。[责任单位:市博览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市科技局、市投促局,各区(市)县政府]  

(三)绿色引领,构建生态化会展体系。制定我市绿色低碳会展地方标准,积极倡导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办展办会,支持场馆设施、项目运营、展示设计、展台搭建、仓储物流、垃圾处理等全产业价值链环节创新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可重复利用的标准化、模块化会展材料和产品。鼓励会展设计、组展、搭建、场馆等企业应用3D打印技术、多点互动触摸、全息技术、裸眼3D技术、AR/VR虚拟、AI智能互动等新工艺新技术。推动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以下简称西博城)与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以下简称世纪城)举办的会展活动率先使用环保材料和清洁能源。引导行业龙头公司和行业研究机构组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绿色智能会展企业,带动绿色低碳展会发展。在会展场馆建立会展垃圾暂存区,并制定会展垃圾收运处理工作方案,实现模块材料分类、回收、可重复利用,减少环境压力。[责任单位:市博览局、市新经济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管委,各区(市)县政府]  

(四)共享聚合,打造会展新经济生态圈。以行业组织为主体,集合主办、智造、设计、服务、物流等企业,形成深化设计、精工制造、绿色搭建、共享仓储、智慧物流的会展新经济共享平台,定期发布成都品牌会展活动信息、会展企业名录,提供宣传推介、业务咨询、酒店住宿、人才培训等在线查询、订单服务。推行交通、餐饮、住宿、旅游、购物等共享经济运营模式,打造会展新经济应用场景。以西博城、世纪城为双核驱动,加快天府总部商务区、天府国际空港新城、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安仁·中国文博文创产业功能区、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等会展产业功能区载体建设,集会展生产、研发、居住、消费、生态多种功能于一体,实现会展产业链各环节协作配套,打造会展新经济生态圈。按照“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带动全川会展新经济产业跨越发展、实现产业共建、资源共享。[责任单位:市博览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新经济委,各区(市)县政府]  

(五)数据赋能,推动会展运营数字化。建立成都会展大数据中心,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信息手段,收集整合、开发运用成都会展业全行业数据。建立成都会展智慧管理平台,打造信息发布、智慧营销、客户管理、现场管理、供应链管理、展位分配、数据分析、室内导览、物流运输等管理服务系统,实现“展(会)前—展(会)中—展(会)后”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加快运用人工智能、5G、物联网、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成都会展新经济运用场景实验室,发布成都会展新经济机会清单。鼓励西博城和世纪城等场馆打造智慧场馆,采用人脸识别、智能车检、人流检测等数据监控,实现技防、物防、人防三维一体的安全防控体系。[责任单位:市博览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新经济委、市网络理政办,各区(市)县政府]  

(六)流量整合,提升会展经济增加值。建立重大会展信息资源库,梳理重大会展项目、知名会展企业等关键流量点,形成成都会展流量矩阵,以名展、名会、名企、名馆为媒介,推进会展流量广泛应用到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发挥会展产业的协同效应与辐射效应,构建会奖旅游、会展保险、会展商贸、信息技术等流量服务体系,提升流量变现能力,增强会展消费活力。着力将千亿级会展产业裂变为万亿级“会展+”产业。聚焦“5+5+1”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紧密结合产业功能区建设,逐步形成“一区一项目,一区一品牌”,实现会展新经济与主导产业一体化发展,将会展业打造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引流平台。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会展经济,推进会展流量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培育“会展+”新经济业态。[责任单位:市博览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投促局、市新经济委,各区(市)县政府]  

五、支持政策  

(一)鼓励技术创新。鼓励会展设计、组展、搭建等环节应用3D打印、全息技术、AR/VR虚拟以及AI智能互动等新技术,实现设计简约化、构件模块化、材料低碳化。对于使用安全、可循环利用材料和构件的展台比例不低于50%的会展项目,可适当上浮市级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补贴比例,最高不超过100万元。支持西博城、世纪城智慧展馆建设,积极应用云计算与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提升场馆管理能力,大力推动线上共享平台、人才培训和储备、绿色展位体验功能区建设发展。对积极推动智慧展馆建设的场馆运营方连续3年给予补贴,最高可达100万元/年。[责任单位:市博览局、市财政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各区(市)县政府]  

(二)加强企业扶持。增加我市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额度,用于支持会展产业新经济形态发展。鼓励各区(市)县设立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本地会展产业新经济形态发展。鼓励国内外行业排名前十的发展新经济业态的会展企业在蓉注册独立法人机构,自纳税之日起,按照年度营业收入贡献连续3年给予梯度奖励,最高可达100万元/年。对在蓉举办线上线下一体的大型国际性博览会的企业,按照实际投入的30%,给予最高200万元的补助。鼓励本土会展新经济企业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研发新的绿色会展高科技产品,根据展示效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鼓励会展智造园区引进会展智造企业,根据项目引进数量、总投资额度、产业发展情况、专业人才招引数量等指标,给予会展智造园区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资金补贴。[责任单位:市博览局、市财政局、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新经济委,各区(市)县政府]  

(三)提供金融服务。加大对会展新经济企业金融支持。设立成都市会展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会展新经济产业发展,为会展企业孵化、项目并购等提供金融服务,提供全过程融资服务,积极创新会展新经济产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鼓励运用合同质押、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等融资工具,大力发展会展供应链金融。按照《中共成都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的若干意见》(成委发〔2018〕10号),支持会展新经济企业多渠道直接融资。[责任单位:市博览局、市财政局、市经信局、市金融监管局,各区(市)县政府]  

(四)激发人才活力。创新举办“全球会展新经济创客大赛”,展现会展新经济创意策划、展陈设计、产业项目领域最新成果。支持会展专业高校定期举办“大学生会展创新大赛”,为成都会展新经济发展储备优秀青年人才。发布会展新经济人才开发指引,大力引进会展新经济产业企业急需紧缺人才,对符合相关条件的发放“蓉城人才绿卡”,按政策分层分类提供住房、落户、配偶就业、子女入园入学、医疗、创业扶持等服务保障。建立“政、校、企、协”合作机制,开展会展新经济专题培训、实践合作和国际交流,培养国际化、高素质、应用型会展新经济人才。依托会展相关专业高校和研究院,组建成都会展智库,为成都会展新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责任单位:市博览局、市人才办、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新经济委,各区(市)县政府]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标准引领。推广实施绿色低碳会展地方标准,优先对符合标准的项目或企业提供“绿色通道”,加强引导会展企业从设计到应用以绿色会展为标准,促进材料可回收和再利用,督导西博城、世纪城等场馆逐步分阶段限制使用不符合绿色低碳会展地方标准或未经低碳产品认证要求的材料。(责任单位:市博览局、市新经济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城管委)  

(二)制定实施细则。修订完善《成都市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强化扶持政策实施路径,针对会展新经济企业、项目、场馆、园区,明确支持对象,细化补贴标准,完善管理流程,充分发挥会展业专项资金的激励导向作用,促进会展产业新经济形态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市博览局、市财政局)  

(三)完善监测体系。以国际会展之都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为基础,建立会展新经济产业统计体系,包括核心指标、特色指标和评价标准,为会展新经济发展提供态势感知、趋势预测、政策设计、运营管理、安全监测等方面的服务和支撑。(责任单位:市统计局、市博览局、市新经济委)  

(四)建立考核制度。将会展新经济产业发展工作纳入全市目标绩效考核,分解目标任务,定期督查,年终考核。构建市级部门和各区(市)县引进会展新经济企业协同招商体系,按照会展与产业一体化发展理念举办各类会展活动。(责任单位:市政府督查室、市博览局、市投促局、市新经济委)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9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