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会展综合新闻

愿你成为最有人品的“作品”——这是一个会展专业的老师给2017届毕业生最大的爱

发布于:2017-06-16 16:53:39 来源:海峡会展 作者:卢晓

 

一个非常敬业、非常有爱的老师,

她写了篇文章,

给她的学生,

也给全体的2017届毕业生们,

满满的爱意,拳拳的期许……

 

她就是——

 

卢晓 (Betty LU) 

博士、副教授

卢晓博士,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国内最早从事会展教育和会展研究的几位学者之一,中国著名会展节庆专家,高级会展管理师、高级会展业职业经理人。

 

现为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节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会议机构专业委员会专家、中国豆腐文化节特聘顾问、江苏省节庆协会学术顾问、珠海市旅游协会特聘顾问,北京大学政府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多家高校客座教授。

 

国内诸多会展类的职业标准开发负责人,先后担任该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主任、会展管理系副主任、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负责人、会展管理系主任、会展与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主持国家旅游局、中国贸促会、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劳动局以及地方及企事业单位委托的三十余项科研项目,为多个节庆和会展提供咨询服务。

 

先后在境内外重要核心期刊、专业杂志报纸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上海市优秀本科教材《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等教材5部。

 

 

卢老师给她2017届会展专业的学生写了这样一篇文章,并发表在她的微信公众号上,寄拳拳期许于字里行间,融满满爱意于缓缓道来……这让曾经做过老师的小编我甚为感动:曾经我的老师也给我们写过寄语,我也曾给我的每一届即将毕业的学生写过如此的文章,或长或短……

 

 

 

进入了毕业季,看到同学们正官、着服、拨穗,喜笑颜开地相拥留念,意气风发地走上毕业的红地毯,而又踌躇满志,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即将踏上人生的又一征程,我在祝福大家一切顺利的同时,再讲几个小故事,希望能够对你们未来的生活有所启示。

 

 

01

“人品”和“作品”

我认为一个人能够成功,取决于他的两品,即:“人品”和“作品”。“人品”是居第一位的,如同“德才兼备”,“德”同样列在“才”字之前,一个人再有“才”,但差在了“德”字上,最后不仅没有朋友和未来,还会众叛亲离,甚至遭至牢狱之灾。关于如何界定成功,成功的标志是什么,我在后面再阐释。

 

关于“人品”和“作品”,我讲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我家钟点工阿姨的故事。在讲她的故事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能在上海买得起房子?这个问题我曾问过我班级的学生们,他们一致的回答是:有钱人。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家阿姨就在2015年买上了房子!教室里立刻一片寂静。

 

我家阿姨在虹梅南路买了一套面积六十平米左右的一对小夫妻的婚房,首付后贷款,很快拎包入住,而且在她买后,上海房价即翻倍上涨,算是搭上了“幸运号”班列,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小康日子。

 

我家阿姨,今年四十多岁,个子偏小,大概一米五出头一点,但精神矍铄,看上去就是个机灵麻利之人,孩子读大学,她在我家做了四五年钟点工了。自我的孩子出生之后,我曾经基于不同的时间段和住所,用过不少于十个阿姨。题外话:我身边的同事都在说,找一个合适的阿姨真难啊!这个阿姨,是我接触的阿姨中最与众不同的一个,令我敬佩。

 

①洁身自好,从不贪小便宜:每月结算工钱的时候,总是几百八,我总是给她整数,并告诉她二十元零钱不用找了,但她总是笑着回答:那不行。即使某次没有带零钱,她再来的时候也会记得把二十元带来,放在我家桌子上;每次我送她水果、干果、茶干等特产和食物,让她品尝,她一般坚决不收,经常推让半天,才拿着;

 

②敬业,从不偷懒:别的阿姨,拖地时候,慢悠悠地来回,而她总是一路小跑;她每次给自己确定的家务事项,一定要完成了再走,我有时候看她安排的事情多、着急,就说下次吧,她不同意,一定要干完;

 

③做好计划,从不用监督:每次来,家务要做什么,都是她自己安排,不用我指挥她怎样怎样。只要把物件、蔬菜放在固定位置,她都会一一处理。比如:我买回来的河虾,放在厨房的水槽里,她会尽快根据我的需要做成油爆虾或者盐水虾。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每次都井井有条。比如,快过年前的大清扫,我不用操心。都是她自己主动安排,洗所有的窗帘、擦所有的窗户、扫所有的旮旯、网兜和灯具……

 

④颇有眼色,手艺超群:她总能看到需要做的家务,不但从不敷衍了事,还主动说,我会做**,你要吃吗?她会做各种食品,比如:韭菜合子、煎饺、糍糕、油条、胡箩卜丝饼、萝卜丝饼、糖糕、红烧猪蹄、鸡蛋饼、茶叶蛋……她一般是一边洗衣服,一边给我家做吃的,效率极高。我在校车上吃她做的早餐,同事们问起,我说是阿姨做的,引起很多人的惊奇,争着要我推荐她。但是,我家阿姨太抢手了,要她去做的东家太多了。有个台湾公司,请她一天8个小时,后来办公地点搬的远了,也不舍得换她,老板特地买了一辆电瓶车送她,也要坚持用她。

 

第二个故事:一个会展公司老总的创业故事。还是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能创业成功?

 

他,八零后,身体高大,面相和善,对人彬彬有礼。他不是学会展专业出身,十年前孤身一人到上海打拼,十年后的今天,他如今坐拥一家近百人的会展集团公司,上海办公楼一座,住房两套,业务量大增,如今发展很快,在广纳贤才。

 

①好学求进,待人谦逊:我在数年前的一次会展论坛上认识他,因为老乡很快熟识,那时他的创业刚起步,他求知若渴,经常参加会展��业会议,一方面拓展人脉,另一方面积极学习会展专业知识和技能。直到现在,我还能在朋友圈里,经常看到他读了甚多书及体会的帖子,尤其是深夜时候发出来的帖子,我更为佩服。因为我本人是个早睡早起的人,很少熬夜,自然佩服能熬夜的人。但是,敬告同学们一句,还是早睡早起的好,对身体有益。

 

我们的友谊一直保持到现在,我曾经给他推荐过不少学生和人才,他每次都欣喜,虽然这些学生们没有留下来,甚至录用了也没去,但他从来没说过什么,虽然我有些不好意思。最值得提的一次,是若干年前,我的一个学生干部同时也兼任某校园实践的总经理,应该说能力很强,他私下找我,想去该公司实习,我和他打招呼,很快录用。但,没出几天,传出这位同学跑了,不仅自己跑了,还怂恿其他录用的同学一起跑了,理由是:这个公司发挥不了我的作用。实践和时间是检验真理的一切。现在的结果是:他已经成为上海会展业界的后起之秀,而我的这个优秀的学生,却早已销声匿迹了。

 

②把握业内发展动态,及时调整业务方向:他的业务范围从最初的招展,到后来的展台设计与搭建,再到如今的大型活动策划,他能够紧跟业态发展的趋势,用他特有的职业敏感性,去捕捉市场机会,敢于尝试和创新;

 

③客户永远至上,做好每一个“作品”:别家的公司,展台搭建结束后,人就不见踪影了,而他接手的业务,不仅要求展台设计与该企业形象匹配,大气、抢眼,而且所有工作人员陪同在展会现场,及时解决展台出现的问题,为客户解忧。由于每一个“作品”的优秀,不少公司不仅将上海的业务交给他,所有的甚至是国外的业务也交给他,甚至他和该公司的老板没有会过面,这就是“人品”和“作品”的结合效用;

 

④善待员工,重视企业文化:他公司里的老员工很多,虽然都是年轻人,但是在他公司里的资历却不浅,56年的总监、项目经理也在跟着公司和他本人一起成长,没有离开。他很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重视员工培训,开办**商学院,每月请业内专家给员工讲座1-2次,扩大员工的知识面和眼界,而且是“占用”上班时间进行培训,绝不“利用”周末和业余时间培训,他说:“占用员工的周末和业余时间培训的一切行为都是耍流氓”。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占员工的私人时间,是一种隐形剥夺,而上班时间的培训和学习就是工作的一部分。 

 

 

02

什么是成功?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她和他的共同点是既有“人品”,即让人钦佩的精神,值得人尊重的品格,也有大气的胸怀;也有“作品”,即他们都有拿得出手的技能、本领和本事。很多同学可能会抱怨,没有遇到“伯乐”,首先有没有反思一下,自己离“千里马”还有多远?

还有的同学们会说,难道买得起房子和创业成功就是成功的标志吗?

 

请不要误解本文的重点,也不要曲解我的意思。我说的是,如果你想成功,这两个故事里的人物是你的榜样。看他们的优点,学习别人的长处,作为自己的未来楷模。人无完人,但是总是优点多的人,能够成功。我上面的故事主角,也都不是完人。我家阿姨性子急,有时候会打碎东西;有时候事情多,没有了解情况,就自作主张处理,比如,会把刚泡好的茶和有用途的物件倒掉或者扔掉,但这些不影响她成为好阿姨的典型。我从来没有试图去改变她,只是善意地提醒她一下。我想,矛盾大多都是从小事引发的。一般而言,心胸狭隘、喜欢算计、斤斤计较的人,都不怎么让人喜欢。而且,还有一句话很重要:占小便宜,吃大亏。

 

如果你不想所谓的“成功”,只想安稳度日,这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只要家庭幸福,有稳定的收入,假期外出度假,平时安心工作,没有过多的奢求,这种生活也乐在其中。女生安心相夫教子,男生主家担责,或者男生相妻教子,女生主家担责,都不失为一种和谐。

 

选择过何种生活,取决于你自己的决定。我这里只是探讨如何事业成功的问题,而没有重点去说家庭的幸福问题,以后有空再谈。在于事业成功的问题,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和欲望,关键是你选择哪种生活的时候,要问问自己,你真的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做这样的工作吗?

 

无论多远、多累,请不要污化你自己的“人品”。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成功可能离你只有一步之遥,只要有你的“人品”,再拿出你的“作品”,脚踏实地展现出你的实力,哪里还会遥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