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会展综合新闻

物价保持相对稳定通胀整体可控

发布于:2019-09-11 10:42:41 来源:国际商报

9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8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

统计显示,8月CPI同比上涨2.8%,仍然维持在年内较高水平,但低于年度3%的预期目标,食品仍是涨价主因。8月PPI同比下降0.8%,降幅有所扩大,工业生产走弱使得生产资料价格回调幅度扩大是主因,生活资料类价格维持温和上涨态势。

受访专家认为,在国内货币政策结构性宽松升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基础上,随着央行降准,经济政策将利好经济发展,未来物价保持相对稳定没有问题。


食品价格上涨快

数据显示,8月CPI同比上涨2.8%,涨幅与上月持平;环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从结构上看,CPI上涨动力主要来自于食品,当月食品CPI同比上涨10%,创2012年1月以来的新高。具体来看,在主要食品种类中,除了鲜菜价格同比回落之外,其他品类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沈赟表示,猪肉供应偏紧,价格同比上涨46.7%,环比上涨23.1%,涨幅比上月扩大15.3个百分点。受中秋节临近和消费替代影响,鸡蛋、牛肉、羊肉、鸡肉和鸭肉价格上涨2.0%~5.9%。受台风及高温天气影响,鲜菜价格上涨2.8%。时令瓜果大量上市,鲜果价格下降10.1%,影响CPI下降约0.22个百分点。

不难看出,猪肉价格在8月份仍处于高位,且涨幅在继续扩大。

记者在走访北京部分超市时发现,猪肉价格已经涨至30元/斤的水平,部分消费者减少了猪肉的购买量,转至鸡肉、牛肉等其他替代性消费品类上。

“无论是从同比还是环比数据看,8月食品价格上涨幅度都极为明显,究其原因,猪肉价格上涨仍是关键所在。”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非洲猪瘟疫情的持续影响,叠加猪肉上行周期启动,猪肉的市场供给继续缩紧,致使价格环比上涨较多。此外,受中秋节临近和消费替代影响,鸡蛋和鲜菜价格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同样是拉动CPI上涨的因素。

总体看,8月CPI仍位于“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的目标之内,当前通胀水平整体可控。展望下半年,付一夫认为,目前生猪存栏量以及能繁母猪存栏量仍在快速下降,猪肉价格上涨周期已经形成,仍将是下半年拉动CPI上涨的重要因素。但前期国家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持续深入推进会起到对冲作用,下半年物价将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此外,在非食品价格中,旅馆住宿、飞机票和旅行社收费价格分别上涨1.6%、0.8%和0.3%;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1.1%和1.2%。


生产资料继续回落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PPI延续回落态势,同比下降0.8%,降幅扩大了0.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

生产资料仍然是拖累主因。沈赟表示,8月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2%。

从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看,价格上涨的有14个,比上月减少4个;持平的9个,增加4个;下降的17个,与上月相同。主要行业中,涨幅扩大的有农副食品加工业,上涨1.4%,比上月扩大1.3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0.3%,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银冶炼上涨5.8%,金冶炼上涨4.8%。由涨转降的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0.7%;汽车制造业,下降0.2%。降幅收窄的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0.2%,比上月收窄1.3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0.1%,收窄0.4个百分点。此外,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由降转平;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由降转涨,上涨0.9%。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对国际商报记者坦言,8月PPI同比降幅略有扩大,表明需求侧偏弱,工业生产动力不足。这与国际油价走低不无关系。

“目前,CPI与PPI形成剪刀差。不过现在CPI仍属于合理区间,通胀风险可控,而且当前经济运行相对平稳,就业形势也比较稳定,我们应该增强对物价短期波动的包容度。”徐洪才说。

事实上,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国家正在实施一系列政策:货币方面,央行决定于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10月15日和11月15日还将实施定向降准;财政方面,专项债额度提前下放。

徐洪才说:“货币政策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这将利好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