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正式印发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2019年版负面清单在保证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减和优化了管理措施,丰富了信息公开内容,整个清单更加成熟完善,以清单为主要形式的市场准入负面情况制度体系不断健全。
清单更短管理更优
“2019年版负面清单的发布是中国对外释放的更强烈的开放信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向东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说,“特别是对清单的信息公开机制进行了强调,这意味着中国将营造更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在市场准入方面有更多的行业放宽了外资管制。”
与2018年版负面清单相比,2019年版负面清单共列入事项131项,减少了20项,缩减比例为13%,同时纳入合法有效准入措施,取消不合理的准入措施。
刘向东进一步分析,2019年版负面清单更强调清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推进了市场准入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进一步优化了管理措施,对不规范的行业、业务和领域及时清理相关规章制度,移出部分不符合清单定位的措施,确保“法无禁止即可为”,做到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公平透明地进入市场,逐步形成更加成熟完善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二是保证全国范围的统一规范,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确保“一单尽列、单外无单”;三是确保清单信息的公开透明规范,公布清单措施主管部门,完成清单事项统一编码,实现清单事项“一目了然、一网通办”;四是持续优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缩短负面清单长度,重点以服务业市场准入开放为主推进养老、教育等服务进一步开放,切实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投资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是业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2019年版负面清单不仅管制措施进一步减少,更放开了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批、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设立审批、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社会福利机构设置许可等,颇有含金量,使得市场主体进入门槛进一步降低。
此外,2019年版负面清单注重加强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统一性,取消了一批各地自行编制发布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减少了清单碎片化等情况的发生,市场主体在各地区的市场准入将更加一致,企业解读和执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将更加简单。
通过加强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与整个行业准入行政管理制度的衔接,2019年版负面清单在每条措施之后都添加了主管部门,便于市场主体咨询和办理相关审批许可手续,对清单事项进行了统一编码,促进了清单制度与行政审批业务之间的对接,为企业办理相关业务提供更加清晰的指导。
与时俱进开放度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版负面清单放开的一批有含金量的措施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提供了良好条件,市场主体进入门槛也进一步降低。
在王是业看来,放开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是中国在新的社会人口发展格局下对产业准入管理制度的调整。其根据中国老龄化水平逐步提高的社会发展态势支持和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有序投资、建设和运营养老机构,与已有的养老保障体系形成有效互补。“这体现出产业和市场准入政策的变化不仅与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相统一,也与中国整体社会发展需求有效衔接。产业准入的调整是站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统筹考虑的。”
刘向东表示,清单中的一些开放措施是对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作出的开放承诺的兑现,是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战略部署的落实,是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的重要体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