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会展综合新闻

【逆风飞扬】风景独好的展会经济

发布于:2020-12-21 11:38:14 来源:央广网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付出艰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线上经济火爆,乡村民宿走俏,大型基建设备脱销,展会经济“这边风景独好”……这些,正是国内经济加速恢复、持续向好的刻度。这些,正是中国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标尺。

中国之声推出特别报道《逆风飞扬》,记录非凡的2020年我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为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所作的努力和贡献。21日播出:《风景独好的展会经济》。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扩散蔓延,让全球会展业遭到重创。在中国,各大展会却依然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服贸会、进博会、广交会、高交会、义博会、东博会,让中国制造、中国服务走出去,也把世界创新、世界市场引进来。以广州为例,自7月恢复举办展会以来,仅第三季度,广州琶洲多个展馆就举办了100多场线下展会,参展观展人数约达到200万人次。

在第25届秋季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现场俄罗斯主题馆,两匹马儿一棕一白,正驰骋草原,翻越崇山。这是一幅来自乌克兰艺术家的油画。

俄罗斯主题馆艺术总监刘海今年31岁,是莫斯科国立工艺美术学院的艺术学博士。他介绍,近年来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不断延伸,越来越多的“马儿”通过展会的桥梁,从东欧草原跑进了中国画廊。“这些画家基本上是我的老师和学长学姐,他们也想进入中国市场。”刘海说,“市场潜力很大,我们很有信心把它做好。让我们更加了解俄罗斯北方民族的绘画特点,做展览的时候就是在做宣传、做艺术的普及,让大家来看。艺术和藏家都是需要培养的,必须坚持做展览,不要停歇,一停歇大家看不见了,很快也就消失了。”

去年,第24届广州艺博会,刘海第一次把40多位俄罗斯艺术家请到了中国办展,不少画作都得到了中国藏家的认可,大家相约来年中国再见。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画展之约推迟了大半年。刚刚打开的国内市场无奈按下暂停键。“本来是要做的,我们要参加春季艺博会,我们之前计划在太原、北京、石家庄、南京,还有几个城市要做一个巡展,疫情一来全都停了。”刘海说。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精准化,今年6月以来,中国成为了最早恢复线下展会的主阵地,刘海提前几个月就开始布局广州艺博会的实体画展。

全球最大的展会主办机构励展博览集团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孙钢介绍,除中国以外,今年境外展览会的推迟和取消率达到了90%以上。“从全球来看,目前像欧美发达国家的展览会基本停办,他们恢复办展的时间比我们要晚很多。”孙钢说,“从6月份开始,励展陆陆续续一些展览会就在上海、青岛、深圳、东莞等等地方开始举办了。今年个别零星疫情的产生,基本上没有大范围叫停展览会,使整个城市的会展业停摆,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进步,是中国做得最出色的地方。”

受到疫情影响,整个展会行业被打上了深深的“2020烙印”,线上线下如何联动成为热门议题。拥有60多年历史的老牌展会广交会相约云上,进博会、服贸会等国家重大博览会也积极拥抱数字化变革。

比如在广西南宁举办的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不能到场的泰国商家远程在线参与商品介绍,在现场的印尼产品中国代理商也可以同步直播带货扩大影响。

泰国商家艾先生:因为疫情的问题,我们派国内的代理去博览会展览泰国乳胶,我们也期待销量增加,让国内的人们用到真正的泰国乳胶枕头。

印度尼西亚参展商:线上线下销售可以提升知名度,并且我们能上到东盟层面,也能大大提高知名度,很多人现在有来找老板,想跟我们有合作。

线上随心逛、线下精准聊的引流倒流模式;以及通过虚拟会场、VR直播、智能同传翻译等与真实场景相结合的虚拟现实模式,成为会展线上线下融合的两大发力点。孙钢介绍,线上展会弥合了沟通联络的“断点”,但目前仍未探索出稳定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暂时难以对线下展会形成颠覆性影响。

孙钢认为,从目前来看,线上展览会跟线下展览会相比,也仅仅是补充,这种业态本身的生命力在于面对面的交谈,建立客户关系、信任关系,进行经济技术贸易方面的合作以及订单下达等等。最理想的方式是要有线下展览会作为基本的支撑,然后叠加进线上展览会的服务功能。

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刘海也曾考虑过把俄罗斯画廊搬到线上,然而卖家和买家之间那层薄薄的屏幕却并不容易被穿透。“线上效果不是太好。画寄过去之后,可能当时是暖光拍的,他那边可能是冷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就觉得是不是谁的复制品?为什么跟我看的照片不一样?会有这样的小摩擦和误会,因为照片和画是有差别的。”刘海说。

在广东佛山国际智能机器人博览会现场,一群孩子正在家长的陪同下追着会场内的智能机器狗奔跑,展会现场人气旺盛。

展会参展商、日本川崎机器人中国代理商许俊嘉介绍,得益于我国复工复产的进度,国外公司“用脚”投票,订单回流,今年有国内公司逆势而上,订单量甚至翻了百分之百。许俊嘉说:“一些代工的厂商,比如越南工厂的开不了,欧美的工厂开不了,或者产能急剧减少。现在中国复工复产做得比较好,可能订单全部都会到中国这边来。”

励展博览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孙钢表示,今年以来,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展会海外参展商数量受到影响,但一些制造业区域性展会,由于内需市场的旺盛,迎来新发展机遇。内外市场如同两匹快马,“西方不亮东方亮”。

孙钢透露,2020年励展博览大中华区为总部的营收恢复起到重要作用,明年,英国总部也将加大对中国的投入。“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讲,全球会展业中国风景独好。这也是2020年会展业的烙印。”孙钢预判,明年的形势将更加有利于中国会展产业的进一步复苏和发展。

在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世界仿佛被铺开,每一个展馆都面朝大海。越过一块块挡板,每一个展位都是对外开放的门,讲述着内外融通的故事。

刘海的三幅作品也在艺博会现场被广东藏家收藏。其中一幅画是今年6月他在圣彼得堡郊区创作的:一场暴雨过后,乌云散去,一缕阳光照回大地,散发出泥土和青草的芬芳。刘海说,希望这是来年办展的好兆头。

纵横点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全球会展业遭遇严重冲击。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我国进博会、服贸会、东博会等国际化大型展会仍如期举办,这是内需市场的风向标,也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更是国外友商的定心丸,每一场展会、每一个展位,都体现了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真诚愿望。

“风景这边独好”不是终点。展会是供应链、贸易链的粘合剂,更是“双循环”的中转站,只有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才能助力展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让“独美其美”,变成“美美与共”,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