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年也是山西‘十四五’转型出雏形的开局之年。”山西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宏晋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商务工作联通内外,贯通城乡,对接产销,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在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一轮重塑和竞争中,抓住机遇做好全省商务工作意义重大。
迈上新征程,展现新气象。王宏晋表示,2021年山西省商务厅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转型、聚焦项目、扩大开放,强龙头、建平台、抓重点、补短板,聚焦开发区改革创新、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开放型经济提质增量、商贸流通品质提升,以更大力度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
一是聚焦消费升级,更好发挥消费基础作用。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更加重视发挥消费基础作用,补缺项,锻长板,创品牌,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提高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更好释放消费潜力,促进畅通国内大循环。
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传统商贸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深入实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培育电商直播新模式。引导企业扩大“宅消费”“宅速递”。推广运用“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
提升传统消费能级。扩大商品消费,组织开展汽车下乡等活动,组织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家电家具以旧换新。拓展服务消费,培育一批品牌餐饮企业和家政企业。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培育品牌展会。
推动消费载体平台升级。推动大型消费商圈建设,创建高品位步行街,推进夜间经济街区建设。推动传统实体店改造升级,改造提升一批便民消费服务中心。支持品牌连锁企业拓展县域市场。开展老字号振兴行动、各类主题消费促进活动。
完善消费市场体系。培育壮大流通主体,培育一批供应链重点项目。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加大商务诚信平台推广运用,完善应急保供体系。
二是聚焦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
围绕提质增效深化开发区改革,聚力把开发区打造成转型发展主战场。围绕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开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持续推动“三个一批”活动,开展“四比四看”活动,新建一批标志性引领性产业项目。围绕首位产业和主攻产业,建设和运营特色产业园,实现错位发展。重点依托综改示范区和国家级开发区,大力吸引目标国或地区的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向国际合作园区集聚。持续深化“三化三制”改革。推动向开发区依法授权再到位,推行“极简审批”,持续优化投资环境。
三是聚焦主体培育,提升外贸外资外经质量和水平。
推动对外贸易增量提质。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支持外贸企业创新发展,以龙头企业和开放平台为着力点,持续扩大进出口总量。以山西省千亿级产业培育工程为基础,完善产业集聚区外贸公共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推进太原、大同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打造一批跨境电商产业园和龙头企业。积极推动扩大二手车出口市场规模。持续实施“千企百展”国际市场开拓行动,组织参加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等重点展会。支持企业在海外市场建设国际营销网络,加快培育国际自主品牌。加大力度培育服务贸易市场主体,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制定重点领域利用外资实施意见,发布山西省外商投资指引,重点推动落实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举措。大力引进一批关键领域外资企业和重大外资项目。在高速路、城建、开发区基建等基础设施领域,在新能源领域,在电力、生物医药、信创大数据领域,在国企“腾笼换鸟”、山西省上市培育企业股权融资领域,精准谋划一批可招引外资的项目。争取设立央企海外平台公司境内总部。
实施对外投资创新发展。深入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结合山西省产业优势组织开展经贸投资促进活动。鼓励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支持主业突出、发展战略清晰、实力强的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推进投建营一体化,支持企业利用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援外项目等促进出口,带动装备、技术、标准、认证和服务“走出去”。
四是聚焦制度型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加快各类开放平台申建、改建或扩容升级,推动国际陆港、海港、空港一体化发展,打造以自贸试验区为引领,以口岸、国际陆港、海关特殊监管区为支撑的开放平台体系,实现系统集成、功能互补、协同发展。全力申建自贸试验区,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扩容升级,深入研究利用自贸协定带来的新机遇,引导企业更好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