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也是中华会展精英女性俱乐部(简称:俱乐部)成立十周年的纪念日。3月8日,俱乐部理事会在北京展览馆举办了以“会展空间的文化路径”主题的“玫瑰沙龙”活动,并用其微信视频号进行了现场直播。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会长、俱乐部理事长何继红: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我代表中华会展精英女性俱乐部,向全国女会展人致以节日的问候!祝姐妹们节日快乐,事业精进、快乐健康。
3月8日也是俱乐部成立十周年的纪念日,感谢各界对俱乐部的支持,感谢为俱乐部十年发展做出贡献的朋友们,感谢各位理事对俱乐部活动的积极参与、对俱乐部“睿雅精专”价值观的实践和传播。
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以“会展空间的文化路径”,不但契合北京展览馆作为北京会展文化地标的历史,在这里刚参观的北展文 化空间升级,和“苗绣&油画 蝴蝶妈妈与玫瑰花艺术生活”展,都很好地诠释了“会展空间的文化路径”这个主题。
展示文化艺术与空间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说展示艺术就是对空间的组织利用的艺术。对空间设计之前首先明确会展空间的类别,不同类别、不同区域的会展是由展示空间的功能特点决定的。当然,展示空间是一门空间与场地规划的艺术,是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用一定的表现手段向观众传达信息,它使观众犹如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艺术雕刻中,用陈列手法的动态表现,规划上有意识的引导,使观众快速互动。
北京展览馆集团副总经理兼展览中心总经理 张利:北京展览馆建立于1954年,是北京第一座大型、综合性展览馆。65年来,承接了大量声誉度高,影响力大,传播面广的会议和展览。第一批入选“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也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北京展览馆的历史和文化地位,也决定北展对展览文化和多种文化展示、传播的使命。3月8日请俱乐部理事参观的“苗绣&油画 蝴蝶妈妈与玫瑰花艺术生活”展览和展馆内最新改造完成的文化、会议空间,也是北展在文化展方面的举措和尝。后续北京展览馆集团将有更多精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定期与观众见面,也希望和各大会展机构多合作,创新展会服务,创造更多有文化内涵和影响力的会展项目。
机械汽车展览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俱乐部常务理事张羚:会展空间,不仅包括直观的会议展览场所,也包括会展主体、展会项目、会展的内容、会展的形式与手段、会展的营销与管理等等,还可以延伸到所有与会展有关的产业链。会展活动就是利用这些空间,为展商、观众提供服务,不仅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创造出富有时代、地域、行业特征的会展文化。当然,举办文化主题的会展项目和文化活动,则既可视为商业会展空间拓展业务的路径之一,也可作为会展业对社会和时代的历史使命。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俱乐部常务理事季鸿雁:一个行业要想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要有生命力、要有“魂”,文化就是“魂”,只有抓住了“魂”,才能支撑行业的快速发展。会展业涵盖了展览、会议、节庆、赛事、演艺、会奖旅游,每一个细分都有文化内涵的体现。展览—产业文化、会议—主题文化、节庆—民族文化、赛事—精神文化,会奖旅游—旅游文化、演艺—艺术文化。所以说文化是会展业活动的“魂”。会展与文化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只是当文化创意被提到一个产业的高度时,会展业对文化的认识也开始进入更深的层面。在中国会展业经历了从小到大,进而由大到强的发展历程中,如何通过文化创意去提升会展品牌的内涵,实际上是摆在我们会展人面前的又一个命题。在当前会展业面临着转型提升的过程中,把文化创意融入会展品牌概念当中,把创意与树立中国会展品牌联系在一起,成为中国会展业品牌树立自我形象,打造影响力的关键。
澳门派意国际会议展览(北京)公司董事总经理、俱乐部常务理事 刘薇:会展具有城市的名片作用,也能高效,短时间聚集经济效应,但新冠肺炎疫情下改变了很多行业的传统固有的方式,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会展空间如何以精致,小巧,多元来展现,是会展人应该思考的问题,参观了苗绣展,体会到展馆在响应党中央号召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十四五”规划发展要求下,在文化传承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形式的创新,如沉浸式,互动式,线上线下的结合等还有这次苗绣与油画的对话。所以对会展场馆,策展公司来说结合每个城市文化传播的要求,传统文化的传承,新潮文化的表现,都是会展空间需要研究的方向和路径的探索。
谊和永邦(北京)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俱乐部常务理事 韩晓虹:会展空间作为最自由最公平的线下交流合作空间,香氛的加入,在消除装修污染营造更舒适的参展参观体验的同时,延长了停留时间,为参展商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芳香展作为目前中国芳香产业第一展,一直以来也是深受其益,6月11-13日将持续深化这一主题,通过芳香在医院,酒店及品牌定制等三个领域的研究和时间成果向人们揭示芳香空间应用和文化传承的神秘里程。精油香氛作为主要展示产品,优化空气,并且从根本上分解了搭建污染。现场观众最少都会停留一天,多则停留三天,驻留时间明显长于一般小型展览。此外,芳香展因追求纯植物纯天然的品牌定位,所以一直倡导轻装修重装饰的绿色环保会展理念。
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总经理、俱乐部常务理事 唐雪:我认为会展场馆是具有独特的平台优势和资源潜力的,我们也一直在尝试从提供单一的场地价值到符合的场景价值。以参会参展的客人为例,参会参展是出行的主要目的,但不是唯一需求,比如传统的会展空间注入了城市书房的概念,可以满足客人休憩放松的需求;利用平台优势整合多方资源,通过社群运营来满足产业交流的需求;引入咖啡厅、特色餐饮可以满足客人社交的需求。不可抗力催化行业变革速度,真正去实践才有变现的可能性,我认为只有不断升级激活场馆的综合场景价值,未来才有转被动为主动的机会,得到更多的主动选择权。
中国经济网·会展中国主编、俱乐部常务理事兼秘书长 周宇宁:文化兴国运兴, 文化强民族强。对一个城市、一个行业来说也是这样。会展作为平台产业,既有作为城市“会客厅”的会展场馆,也有作为各行业“新品发布厅”的品牌展会。还有会展传播、展览工程设计等会展产业链的各环节,都要深度挖掘体现出会展的文化价值和对行业文化传播的使命。在当前会展业面临着转型提升的过程中,文化的竞争将发挥更重要作用。挖掘行业文化,提升会展空间对城市文化、行业文化和参展商企业文化的挖掘能力、展示效果,并利用现代科技进行场景化、互动化呈现,应该是会展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必由之路。
成都市会议展览业协会会长、俱乐部常务理事 左霖:随着国家“文化强国”和“经济双循环”战略的规划、民众消费需求持续升级和消费主体向Z时代群体转移、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长远影响及会展行业自身的变化发展,会展场馆单一的传统展会承接已不能满足现下和未来的发展变化趋势。以我们场馆自身来说,作为城市公共建筑的展馆在转型提升的过程中,应该借助成都市14个产业生态圈,推动传统展览行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成为除举办展览会以外的、以文化和商业融合为核心的多元化功能空间运营主体。在运营模式上,场馆应该实现创新,对文化产业进行垂直领域细分,寻求适合空间运营的文化项目跨界合作,结合场馆自身空间高、中间无柱无障碍、周边疏散通道多等优势打造城市文化新场景,使场馆成为新的文化交流聚集中心。在运营渠道上,紧跟时代发展,采取视频营销和直播营销等新兴推广方式,针对某一锤子细分文化内容忠实的小众受众群体起到圈层营销的作用。场馆本身也需要配合大健康行业、文旅行业等文化产业进行多功能区域的升级改造,用于适配健身锻炼、沉浸体验、中小型专业音乐或话剧演出、体育赛事等文化活动,实现文化潮流新地标和商业盈利模式融合。
上海国际展览中心原副总经理 刘丽瑛:会展场所作为企业实现商业目的的平台,通常注重于满足参展企业、参会企业和专业买家、参观者的商务需求。随着会展业的发展、科技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会展空间已不只属于单纯的商业活动,同时,专业会展项目的策划也不再停留在只是提供买家、卖家的对接上,新时代会展对会展场馆经营和会展主办方及会展服务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会展场馆引进的项目更加多元化,会展场馆不仅举办专业会展项目,还举办音乐会、文艺演出、艺术展、文体赛事、游乐竞技场、嘉年华以及婚礼、宴会等等,成为城市文化空间的一部分;项目主办方为提升客户价值,不断在项目策划上赋予展会更多的文化内涵,使展会更有温度、更具品牌故事;很多大型新建会展场馆,针对未来使用功能的多元化需求,在场馆的建筑设计、功能布局、科技、艺术性等方面,将更多给予前瞻考虑,使得会展场馆更具文化性。因此,新时代会展业在转型升级中,将进一步提升对软实力的打造,在其表现形式和内容上,将更多呈现文化性的趋势。
美国克劳斯展览公司亚太区总经理麦燕冰:只要有人群群聚, 就有文化元素。在同一个国家或区域里,人文文化和习惯会比较接近,但如果有很多不同的民族,或广阔的地域, 东西南北中的会展行业, 都有可能产生出很不一样的文化空间,那些有国际参与者组成的会展项目和在不同地域举行的会展项目所显现出的不同文化就更加突出了。在会展的各个组织机构和流程里,从主办方,场馆,服务商,展商和观众组织等的设计和安排,无处不在体现和展示着文化的差异和融合。会展行业,是一个群聚活动的行业,文化的异同,认识,了解,交流,分享,尊重和欣赏就是一个必要的,和必然发生的过程,是会展行业一个绝对不容忽视的要素。
中国出版协会副秘书长、北京书友之家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丽霞:中国出版协会肩负着对出版行业的服务,同时还是全民阅读的倡导者。今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协会美术工委主任林阳的提案提出,“助力乡村振兴,在脱贫地区兴办书院,鼓励民间建立书院类的文化机构,搭建传播思想、传播观念的平台,助力乡村振兴尤为重要”。我们真诚希望朋友们能够利用行业专业和优势,助力在脱贫地区兴办专题书院,培养孩子从小爱科学、爱文化,科技自信,文化自信的风范,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西麦克国际展览有限责任公司项目总监杨海霞:会展空间越来越多元化,包括展览馆、博物馆、老工业区、商场、公园。随着一批新型展馆悄然而生,将文化与艺术融入其中,迅速成为打卡地,有的甚至是城市地标。沉浸式体验经济和Z时代的来临,未来将会有更多多元化的展馆诞生,每一座展馆都将有独特的展示空间,文化艺术展馆将成为未来城市最火的场所,展览与文化艺术“面对面交流”势必是会展空间的发展趋势。
中国市场学会电商直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于洪:会展是各产业、各行业、各民族、各类展商、各种商品品牌等文化展览展示的平台,更是各类文化集聚、升华绽放、交流分享、转化精神文明、促产业行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大平台,更是弘扬华夏文化,创新现代文明,助力和壮大线上线下中西经济文化融合发展的国际化大平台。
飞鹰超华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饶娜:改革开放以来,会展业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同时也纳入了多地的发展规划,各地二三线城市的展馆、协会都在着手筹备举办展会。虽然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会展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却没有阻碍会展的发展,展会的高度、专业度、行业化以及规范化都在紧锣密鼓的形成。目前的会展行业,不论是展馆,还是展览会,大多都是主要的一个专业方向的展会,而展馆除了承接一些展会、活动之外,基本没有别的业务合作。这方面,北京展览馆给我们引领了一条新路:在承接展览会之外,举办文艺课程培训,充分利用展馆资源。所以基于会展行业的作用及对地方经济的影响,会展及展馆其实可以更多地与中国民族文化相结合,将中国文化以展会的形式推向全国、走向世界,同时也发展了会展业的多元化,多方位的使用了会展资源。
中关村创佰汇中华智库秘书长王萍:有关会展空间的文化路径,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定义,我的理解是:会展策划是会展活动里围绕陈列空间与表达行径而做的策划,宗旨是凸显创意展示,强化交流。一、可将根据每个城市的特点、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区位优势与历史文化积淀,自身中西文化交流的地位以及独特的文化风貌来设定。二、现在举办以展览会、大型会议、赛事等活动为代表的会展活动越来越成为城市进行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同时也是吸引流动资本的重要举措。三、今天我们处在一个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时代。新思想、新观念及国外的各种设计思潮的不断涌入,对我国的会展设计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社会及人们的要求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在复杂多元的会展空间中,能够找到一种设计方法,通过审美的方式来呈现不同地域的特殊文化。可参考国内外会展空间设计中优秀案例,总结出在会展空间的文化路径。
太原会展行业协会会长田丽红:围绕“会展空间的文化路径”一题,我想到了会展产业链的延伸为会展平台赋予了新的生机活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环境下,给线上会展活动同样注入了多姿多彩的精美展示;文化旅游、文创产业与会展产业的高度融合,又给会展行业赋能,尽显神通。接触到会展行业十余年的时间,体会到了这个行业的不平凡:服务、创新、奉献、担当,努力为各行各业的企业搭台造势,为每一件新产品宣传推广。2021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相信会展人会紧紧抓住这个重大机遇,使命召唤,奉献社会。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际交流部主任单惠敏: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全球各行业各领域的转型变革,会展业是受影响最明显的行业之一。无论是主动也好,被动也好,我们都有必要重视并尽快融入这场行业重塑的运动之中,加快推动新形势下会展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目前看,政府主导的活动之外的大型的、综合的会展活动已逐渐减少,一部分是取消退出,部分是转到线上。当然会展作为行业沟通和交流的窗口不会消失,而定制化、个性化、高品质、高价值的展会活动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才有长期生存的价值。会展活动是立足于某个行业的交流窗口,作为会展人的我们应该认真思考我们的活动所服务的行业特点和需要,用心设计活动的内涵和形式,并全面评估每次活动的成效性,把会展活动做到聚而精,不易替代和复制。更重要的是在会展业的新形势和新需求下,作为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应该重新设计自己的合作关系,选择和接触的新合作伙伴,实现自身升级的同时,实现生态圈中的整个供应链的升级,以提高自己在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环境中迎接更多更新的挑战的能力。
远大国际展览公司副总经理张雅竹:看到中国苗绣和俄罗斯油画展,很是震撼。北京展览馆历史悠久,希望今后的活动融入更多的线上、线下中外文化交流合作。让中华文化与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进行融合,加深了解,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会展部主任 张继芳:展会不仅给企业,政府采购部门,供应商,用户之间搭建相互学的交流平台,同时也有助于参展企业走好“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道路,还可助力展览活动复展、复业,同时会展对传统优秀文化传承起到了推动作用,好的文化氛围可以让参与者有归属感,让观众能够静下来参与其中。中国文化教育培训正是让从事中华文化教育研究,教育普及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我们感到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新奥特投资集团副总裁 刘 琳:文化的范畴博大精深,而在会展场景中的应用更是值得永恒探求与实践的主题。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与数字技术如何更好的融合+展现,换句话说,如何让办策展者更好地表达和展示,让参展者更便捷更高效,同时也让观展者产生更好的体验和收获,我认为这不仅是会展人的追求,更是文化的创新和进步。以文化人,以文促展,相信文化与会展的结合必将生发出更加蓬勃的活力,更加广阔的市场。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原副秘书长、展览部主任 徐贞华:我从事展会工作15年,对展览工作情有独钟。从一点不懂展会相关事宜,到能独立面对展会中存在的问题果断及时给予处理,以前只是认为展览就是把行业的产品展出来,随着展会的发展,充分认识到,会展更重要的是要带动行业的文化,展示企业的发展,展现国家的实力,促进科技发展,提升技术水平的平台。因此,要把展会做好,每个会展人责任重大!无论今后是否继续做具体的展会,我一定会继续关注参与相关的活动,享受文化传播的途径和平台,为会展工作的传承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当天,中华会展精英女性俱乐部理事会成员们还参观了“苗绣&油画 蝴蝶妈妈与玫瑰花艺术生活”展览。本次活动精选展出5位中国苗绣艺术家刺绣48幅作品,在艺术、手工艺、生活方式、美学等领域开展对话与交流。展览负责人介绍道:“我们希望透过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刺绣艺术品,追寻苗族‘蝴蝶妈妈’的美丽传说,体悟生活哲学,为广大观众呈现一场有关文化、艺术生活与情感的深层体验。”展览主要向大众展示千百年来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布为纸,用刺绣书写“史书”,记录苗族历史与文化、信仰与智慧的非遗苗绣;展览以创新、互动的形式,带领观众感受民族文化自信的华彩与魅力,体验民族文化的共同价值追求。
俱乐部理事会成员同时还参观了北京展览馆最新改造完成的文化、会议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