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展商客商展前供需对接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来自智能及高端设备行业中加工装备、航空电子、机器人、自动化和微电子解决方案等类别的签约展商以及客商齐聚一堂,在对接会上提前沟通,对接供需意向。
距离开幕还有80余天,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供需对接工作已经展开,这也让各方对博览会的效果抱有更大的期望。
记者了解到,进口博览会企业商业展将划分为七大展区,共计使用9个展馆,展览面积达27万平方米。七大展区各具特色,亮点纷呈,参展企业中既有高精尖科技的世界龙头企业,也有满足老百姓消费升级需求的展商。远超预期的参展规模和优质展品无疑将把进口博览会打造成为“买全球、卖全球”的开放性平台。
“高大上”企业纷纷登场
截至目前,已有来自五大洲的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多家企业确认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企业展,平均每家企业参展面积近百平方米,签约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00多家。比照国际权威机构全球著名商业展数据,首届进口博览会展览规模已跻身全球商业展的前列。
本届进口博览会共设七大展区,包括服务贸易展区、汽车展区、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消费电子及家电展区、服装服饰及日用消费品展区、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食品及农产品展区。
在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有一大批国际顶尖智能装备制造企业云集。据统计,2017年世界十大金属切削机床品牌中,已有8家参展;世界三大激光切削品牌中,已有2家参展,包括通快和百超;另有中国航空航天专用机床第一供应商斯达拉格参展;工业测量领域世界前两名的卡尔蔡司和三丰也将参展。
在汽车展区,通用汽车、奔驰、大众、福特、宝马、丰田、日产、特斯拉、捷豹路虎、沃尔沃等全球主流的汽车品牌也都跃跃欲试。汽车零部件方面,佛吉亚、爱信精机、捷太格特博世、采埃孚、耐世特等汽配领域500强及龙头企业也将悉数登场。
在服务贸易展区的世界港口及物流服务板块中,全球综合物流排名前三强的企业都将亮相;在检验检测服务板块中,世界十大品牌中有7家前来参展。
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口博览会的举行有助于创新驱动发展。引进先进技术和进口重要设备能够弥补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短板,有利于相关行业的发展,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在技术进口的溢出效应下,中国企业将迎来技术创新的契机,进一步走向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接地气”展区或最火爆
首届进口博览会不仅有“高大上”的企业带来最新的理念和产品,也有满足普通老百姓消费升级需求的“吃穿用”。涵盖乳制品、饮料、酒类、肉制品、水产品、休闲食品、调味品、果蔬、粮油等各品类的食品及农产品展区是进口博览会报名最为火爆的展区,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企业报名最为积极的展区,
比利时吉利莲中国总代理商、上海泰得食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文忠就曾表示,高端进口食品已不再是“王谢堂前燕”,如今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公司迫切需要进一步下沉的渠道,希望借助进口博览会的平台实现高效快速的渠道拓展。
在张建平看来,举行进口博览会有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在逐渐升级。消费者对消费品的种类、质量需求日益增加,消费规模持续扩大。举办进口博览会能够为居民提供了解世界商品的窗口,为企业集中提供进口渠道,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
在消费电子及家电展区,三星、松下、索尼、博世家电等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将带来消费电子和家电行业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领先的展品,有望成为首届进口博览会最具科技含量、最受欢迎的展区之一。“在大量优质产品进入我国市场的背景下,本土企业将很难再以简单的价格优势赢得竞争,转而需要朝着质量提升、技术改进、品牌塑造的方向努力。”张建平说,这将进一步促进公平、良性、充分的市场竞争,利于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激励各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质量强国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