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的近3年时间里,笔者亲身感受了这座城市迸发的活力,以及这种活力滋养出的一系列突破想象边界的创新活动。细数众多活动,唯“2050大会”为颠覆性的佼佼者。这是一场以“志愿、年青、科技、团聚”为主题的年轻人畅想未来的盛会。第二届2050大会将于4月26日至28日举办,在大会即将举办之际,在此提前分享几点笔者关于对创新活动的观察与思考。
观察一:场景体验
无论是阿里发起的一系列活动还是时下热门的新兴活动,能吸引人们蜂拥而至打卡传播在于其场景体验的独特性。场景体验包括场地设计、流程设计以及氛围营造等方面。在“快速”经济时代,设计力可以说是捕获眼球的第一要素。越来越多的活动选择在具有特殊气质的老厂房、创意园区、艺术园区等场地举办,但重要的是设计与活动内涵的匹配度,切不可“牛头不对马嘴”虚有外表。最近,笔者的同事受邀参加了某设计师节,地点就选在北京三里屯的一家酒吧内,不仅氛围营造与设计师群体的特质完美匹配,活动现场更是高潮迭起。
观察二:活动价值
新技术手段以及不同领域所产生的新思维在于不断丰富活动的价值。纵观当下,活动已成为企业及机构品牌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以阿里系举办的众多活动为例,无论是针对内部员工的活动,还是针对生态伙伴的行业活动,除发挥活动特有的仪式感,阿里更是借活动抢占了行业话语权,彰显企业实力,继而奠定了阿里在该领域的龙头地位。对于消费者而言,活动更多倡导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淘宝造物节体现的年轻一代的价值观,一方面是商业行为,另一方面是消费者的个体行为,该活动扮演了与其他任何沟通方式不一样的角色。
观察三:形式变化
除前期营销、现场体验形式发生变化外,活动组织形式也出现了新模式。首届2050大会所带来的震撼仍有余韵,不到3个月的时间,通过“志愿”的组织模式为年轻人带来了一场狂欢盛会。据统计,有将近50个志愿机构、400多名志愿者为2050持续服务,包括大会期间的现场志愿者,有超过1000人为2050的举办保驾护航。颠覆性的组织方式,在令传统会展人感受到压力的同时也对其充满好奇,这也是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深度参与第二届2050大会的主要原因,既是触摸这种互联网思维给会展行业带来的改变,也是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舞台,让来自行业内外富有创新、创造力的活动合伙人,共同分享关于“活动”的无限可能。
观察四:商业模式
传统会展收入基本来源于会务费、展位费、广告费等。但事实上,会展拥有大量尚未充分挖掘的潜在价值,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大量流量汇聚必然存在转化潜能,找准切入点把握流量转化规律或能带来更多效益获取。笔者曾与一位专业展的主办方同行讨论过其商业模式,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他们做线上、细分、内容、社群,围绕人群和信息等不同维度放大活动衍生的品牌价值,在不断拓展获利渠道的同时,也成为行业领域中具有权威性与话语权的展会,目前创新业务的收入比例已经占到整体收入的30%。除活动主办外,目前,场馆方也在探索场租之外的商业模式,以期充分挖掘场馆中的人流、信息流、物流等流量的巨大价值。
纵观上述种种,处在新事物大爆发的新时代,新技术、新创意、新内容在改变活动呈现形式的同时也不断加深着活动的核心价值。既要通过关注人群、技术、内容思考发展方向,更要关注活动举办后的留存价值,将核心资源留存下来,且不断积累,运用技术化手段再生并持续发酵,最终形成活动的生态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