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各类展览及会展等暂不开展》中经网会展这条微信10W+的阅读量,可见疫情当前的管控政策在会展业引起的关注。业界随之感叹“展会项目泡汤”、“看看下半年如何”,“紧衣缩食”…
从政策层面看会展的重启
国家现在的主要任务已经下达,我们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全身心配合国家防疫,在这个前提要做好做好复工复产,会展暂时不能办,就进行思考和沉淀。按照国外的疫情发展结合我国的防控的参考数据,做到可防可控或者“Herdimmunity”。各国的首要任务是救治感染者,同时让疫情发展的慢一点,其次是保障供应稳定社会,随后才是逐步恢复供应链和物流通道,最后才是促生产救经济,只有当所有供应链端的行业逐步开了之后才是会展,这是铁定的。这个流程下来,可能要到今年7-8月,所以对于会展产业来说还有很残酷的一段煎熬。
如何巩固而不是透支我们改革开放40年积累下来的“信用资产”?我们到底会面对怎么样的国际环境,将有什么样的后果?
据了解,民营经济为国家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疫情之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市政策,相信众多企业主都会感谢国家和政府。他们房租是否减免、减免社保是否落实到位、贷款是否到了最底层的大众微小、他们的员工失业情况如何、他们中有多少正濒临破产?还需要相关统计部门和监管部门撸起袖子加油干。相信党和国家后续一定会有更多的举措和手段,特别是针对会展这类小微企业的,只有让他们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从会展本质看行业价值
参加会展活动并非企业的刚性需求。企业的会展行为只是其市场费用的极小部分,疫情过后的经济状况,参展企业可能只会需要市场营销的基础功能。通俗讲,日子好过的时候,你可能会在两种口味不同的食物中选择;日子不好过的时候,你肯定只会选择一份最饱腹的,而这份最饱腹的食物应该不是会展。当下主办单位关注点不应该是展览会能不能做,而是能做不做的好的问题。
中字头的大展也有办砸的可能,疫情是否延续?观众有多少还愿意来?参展商是不是交了费,没办法硬着头皮来参展?小企业退展比例如何?如果参展效果不佳,展览会的品牌如何保值?这一系列问题将伴随疫情后展览会的举办和行业走向。
根据目前国家政策和疫情情况,今年上半年的展览会面临大面积取消。在此情况下,企业也能一心一意恢复生产,也符合国家层面的战略布局。中字头展会大多是各国家级行业协会主办,企业才是会展供应链的头部,这时候协会应该和所属行业企业一起,共渡难关。主办单位既是展览会的组织方,也是为企业和行业服务的桥梁。当务之急是全身心配合国家常态化防疫、积极帮助和促进企业恢复生产、帮助企业做好政策争取、利用展会资源和数据库尽可能的帮助企业复苏销量,从而促进所属行业的正常经贸往来。全渠道会展布局,将是此次变革的关键,一定要抓住机会。
疫情后根据行业不同预测,各类展会的规模将下滑10%至60%不等,平均下滑25%至30% 。具体数据可关注国家统计局发布对应行业企业受损比例,套入展商比例中计算,基本可预测出该展览会下滑比例。尤其是区域型展览会,甚至会出现主办企业倒闭的可能。
各区域会展市场复苏速度不同。但武汉疫情会加速国家对武汉的扶持和建设。结合近年来商务部统计数据趋势可看出,北上广会展市场最快复苏,中部区域其次,西部和东北最慢。
所有民营展览公司“财务指标” 和“ 效率指标”是创始人应该亲自负责的第一要务。
结合疫情一定要深度思考,一定要具有洞察力,如果目前资金比较充足,公司内的资产配置永远是合并同类项优先,然后是人才储备,然后是投资技术,这是你花钱最值得的三个方向。
作为展览行业一员的个体员工,疫情期间加强学习,不要去考虑乱七八糟的,努力工作和企业共度难关,是王道!
纵观发达会展国家,哪个不是完全市场化运营,疫情期间卖家也好、买家也罢、组织方相信也要有深思和考量,会展产业一味的左不行还是需要一些右,才能符合市场,这样产业才能良性循环,以最快的方式复苏,发展!
眼前,绝大多数企业要做的就是让仅存的那点“蒲式耳”消耗的慢一些!
记住了2020的关键词“活着”“创新会展服务”“线上展览会”。
(作者:吴菲,会展供应链 ExpoSCM 创始人&CEO,中国会展供应链和全渠道会展体系首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