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家的眼中,三届进博会,凸显了对上海和全国会展业的哪些作用和意义?国际展览业协会名誉主席、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党委书记陈先进在第三届进博会现场接受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的专访。
数字化:成为专业展会线上注册样板
陈先进介绍,他在进到第三届进博会现场的第一感觉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进博会的防疫和安保措施很智能、很到位,不但现场能自动识别核对证件,还能自动识别核酸期限。真正实现了展客商入馆“无感知、不停留、可追溯”。本届进博会因为疫情防控实行限流措施,观众预约入场,使体验更好、也更安全。
“进博会从第一届就实现了展商、观众在线申请登记办证,没有现场办理环节。并且每一届都在这个环节上不断优化。”陈先进表示。
大平台:对国际名企吸引力一直强大
今年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进博会上没有再单独设立各国家馆,但多个国家的政府也非常重视,通过驻华使馆在各展区内的产业馆进行推广招商。所以进博会也在向政府支持下、企业积极参加的专业品牌展会发展。陈先进认为,进博会创办以来,参展企业一直都是各行业的国际知名企业主导。也就是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进博会更显现了其作为国际名企展示形象、开展合作的平台作用。
在谈到如何提高参展效果时,陈先进认为,参展的会展企业,可以在进博会上集中和各省市主管部门进行会面、对接;还可以和会展同行交流,这样更方便约见、拜访同在现场的各大品牌参展商。而且进博会每年都吸引了数家国内外的主流媒体现场采访报道,还有新媒体传播的“网红明星”等。通过宣传报道,现场直播,企业品牌的影响力也进一步扩大。毫无疑问,进博会是汇集了各方优质甚至稀缺资源的展会平台,无论是参展还是作为专业观众的会展人,如何进一步在这个舞台上发挥作用,扩大品牌影响力,是我们做会展,甚至包括做现代服务业企业应该思考并努力做好的。
专业展:创新服务和进博会差异化发展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进博会市场化进程是不是可以再加快一点?对此,陈先进表示,进博会在走向市场化的进程中,也面临着挑战。如果向专业化展会发展,它包含和展示的领域范围又很广,如本届的服务贸易、技术装备、医疗、消费品、汽车、食品及农产品等展区。虽然平台高,但在组织真正高质量的专业观众,达成合作等方面,还要坚持品质,不断努力。如果作为一个专业性的展会,要做到能在多个行业有吸引力和影响力,也是有难度的。所以,一些和进博会各大展区行业相近的品牌展会也在面临来自进博会的竞争。因为各行业品牌参展商资源是一样的,也是有限的。而且现在品牌参展商的自我营销能力很强,传播和推广渠道也多,在对参加会展活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可能就会考量取舍。
从会展的角度看,进博会的舞台和资源也独一无二。从商业模式来说,进博会不是以赚钱为目的,而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专业观众和参展商,把专业性做得更强,做好中国对外开放的平台。
上海:各方力量全力保障服务
在谈到上海对进博会的服务,陈先进表示,首先是政府支持。上海市委市政府把进博会作为头等大事在做,所以全力支撑整个进博会的后勤保障工作。第二是上海有国家会展中心这样配套已日渐成熟的展馆硬件条件,三届办下来也摸索出一套比较成熟的经验,越做越好,服务越做越细。第三是上海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大,对国外客商吸引力大。最后就是上海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的能力,比如为进博会量身打造的跨境电商政策、还有特殊食品优先获得进口食品证书等,实现“展品”变“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