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过来了”“阿婆来了”。一阵喧闹声后,83岁的陈桂珍走进甜品店,系上围裙,微笑看着众人。人们都在排队,等着尝她亲手做的牛杂。
在芳村陆居路的巷口,退休后的她用小推车卖了30年牛杂,碗碗品类丰富、味道浓厚。她年事已高不常摆摊,一旦摆摊必定大排长龙,一门好手艺让她成了传奇——即便她四个月不摆摊,也不断有人寻觅她的踪迹。如今,她告别了小推车,来到这家甜品店卖牛杂,因为她把技艺传承给这家甜品店,传承意味着延续,也意味着结束。
桂珍阿婆牛杂谢幕的前奏已经响起,在与牛杂打交道的三十年里,比起烹饪美食的技艺,她却更看重三样东西:尊严、人品和淡泊。
尊严:一生坚持自力更生
桂珍“阿婆牛杂”以往的据点陆居路正在拆迁改造,处处断垣残壁,陈桂珍只能另寻地方经营。
有人说,“阿婆牛杂”的情怀,不仅体现在牛杂的美味,石板路的小巷子、略显简陋的小推车,都能让人找到儿时的回忆。
如今陈桂珍来甜品店卖牛杂,不仅空间发生了变化,时间也固定在每周日下午3时到下午5时,不像此前那般随性。只要她出现,就会大排长龙,原来她本人才是真正的金字招牌。
甜品店前,牛杂在锅里热气腾腾,陈桂珍低头神情专注地看着锅里,偶尔抬起头略带微笑地看着长队。虽然身旁几个年轻人在帮忙分装、剪裁牛杂,陈桂珍还是尽量亲力亲为,并不断指导几个后生操作方法。
牛杂约两小时就售罄,店里伙计大声吆喝着“卖完了,别排队啦”。很多食客却还排队,要买带着汤汁的鱼蛋和生菜。站了一个多小时的阿婆疲惫地坐在凳子上,面容欣慰。
休息半小时后,甜品店的老板阿新就会把阿婆送回家。阿婆说:“这样挺好,两小时就卖完,不必那么辛苦了。”
牛杂虽然只卖了两个小时,但制作牛杂的繁琐工序,她一人操持,需要一周的时间:周一凌晨出门买原材料;周二买香料、柱侯酱、黄糖之类的配料;周三用白醋、糖和番茄辣酱配制酱料,周四烹煮;周五分拣;周六配些韭菜、肉丸、萝卜;周日上午推车开档,半天才能卖完。
“年纪大了,说身体好是骗人的。有些工序没法亲力亲为,凌晨买原材料,现在交给后生仔来做。”陈桂珍说,做了三十年牛杂,越发感到力不从心,虽然现在她在这里卖牛杂,怕是以后来的时间会越来越少。“我不会完全跟着做下去,有精神就来一下。”
时光流逝,“阿婆”牛杂由此开启了谢幕的前奏。回想30年前,陈桂珍本是一家百货公司的售货员。50岁退休后,为了补贴家中开支,她不得不另寻生计。“幸得一位贵人教我做牛杂,三十年来,多么辛苦都忍受过来了。”
如今牛杂摊前门庭若市,但当初生意起步之时,阿婆也面临过一天都卖不完的境遇。“人家做得,我便做得”,她说道。
很多人觉得陈桂珍如此年纪还出来做生意,无非是打发晚年生活。但与她相熟的人都知道,她生活并不宽裕,卖牛杂的收入对她而言一直很重要。
“享福人人都会,但是做事却不是人人都行。我也想享福,但是自力更生更重要。”她的名气具有“金字招牌”的天然属性。当她舍弃了小推车,选择在一家甜品店做生意,“收了谁的钱就给谁站队”的风言风语出现了,她伤心地哭了:“你可以不支持我的自力更生,但是不能侮辱我的尊严。”
事实上,她的家中还有位残障的儿子,老伴身体不佳,随时需要治疗的费用,家中有很多刚性的开销,陈桂珍没有求助任何人,她只希望靠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人品:比技艺重要百倍
在陈桂珍心里,人品比技艺重要百倍。
陈桂珍说,自己不愿收徒弟,做牛杂百般辛苦,从不推荐年轻人学,所以一辈子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徒弟,但是只要有人愿意学,她都愿意免费教。
陈桂珍说,要学做牛杂,先要学做人,心不诚,事不成。要吃苦,要刻苦,要做好一件事情,需要做好很多细节。
在陈桂珍看来,美味并非第一位。“干净是第一,好吃是第二。”所以她从不吆喝自己的牛杂好吃。当有人问起,“您的牛杂为什么好吃?”她的回答是:“众口难调,你要试试才知道。”
陈桂珍每次去市场购买原材料,经过挑拣、清洗,三十斤的牛杂最后煮成熟材,只能剩下三斤。她常说的话是:“自己不吃的东西,也不能给别人吃,这是基本的良心。”
她坚持的另一原则是公平,卤好的牛杂,要用剪刀剪成大小一样,用竹签串的数量相等。
从陈桂珍口中得知,甜品店的老板阿新和另一位年轻人阿亮继承了她的手艺,但他们之间并没有“师徒名分”。
这两位年轻人与陈桂珍萍水相逢,但长时间对她照顾有加。她愿意传授秘方,一是他们的人品经过了她的考验,二是感恩二人的帮助。
选择在甜园甜品摆摊,是她的个人选择,也是报答的一种方式。她说,自己现在是甜品店的老伙计,老板阿新只是希望她不要那么辛苦,只需帮忙监督牛杂的制作过程,保证牛杂的水准。
陈桂珍说,即便不能事事亲力亲为,她却也有自己的底线,“想挂阿婆牛杂的名号,必须要干净,否则绝对不能接受”。
淡泊:“世外桃源”心态挺好
每次摆摊都大排长龙,每道工序却从不偷工减料。对于钱财,她的态度也是“够用就好”。
“我从来不去管别人,做好自己最重要,我是这样要求自己的。”陈桂珍没有手机,她有自己宁静的空间。
但美食的商业竞争,却因为她的日渐淡出变得更加喧嚣。类似“阿婆牛杂”的商标不断被注册,甚至她的肖像也一度被滥用。常有人告诉她这些消息,她却说:“我从来不打听别人的消息。”
“就算有人冒用阿婆牛杂的名义,做出好吃的牛杂,我也觉得是好事一件,不必在意。”她对记者说,她的内心一直如世外桃源,她觉得这样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