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广州会展头条

广州新能源智能车展 看展会专业化生存

发布于:2017-07-27 16:54:29 来源:爱卡汽车



  全球110余家企业参加,7大观众体验活动,近10场高峰论坛及采购配对会,8000人次专业观众,5.5万普通观众,3.5万平米展出面积,这是2017中国(广州)国际新能源、节能及智能汽车展(以下简称新能源智能车展)交出的一份答卷。

 

  这已经是广州第二年举办新能源智能车展,展会的主办方之一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每年在国内举办40多个大型展会,在境外承办160多个会议,也参与了北京车展、上海汽配展等世界性展会。而广州新能源智能车展则是中机国际在汽车行业变化大势之下,对会展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新探索。

 

  传统车展亟待破局

 

  从1897年德国人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车展起,车展这种形态已经存在了120年。如今,车展已经成为各国汽车工业展示、交易的集大成平台,对于推动技术发展、普及汽车文化、展示最新创新成果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中国的车展起步于1980年代,在几十年间经历了从文化庙会到专业展会的变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曾经是各大汽车厂商和媒体最为重视的线下推广和品牌传播活动,但近几年来,同质化竞争、消费升级、产业转型、互联网等冲击,使得展会这一传统行业遭遇桎梏。

 

  从行业端来看,汽车市场已进入微增长时代,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汽车销量为1335.4万辆,同比增长3.8%,低于上年同期4.3个百分点;乘联会数据则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国广义乘用车销量为1082万辆,同比下滑0.2%,是过去13年来首次出现销量同比下滑。汽车行业牵一发而动全身,车企的销量直接涉及到上下游,展会也不例外。

 

  而对于消费者说,汽车虽然仍然是大宗消费品,但随着在城市及县乡一级家庭中的渗透率逐渐提升,人们对于汽车的好奇感与新鲜感正在慢慢褪去,获得汽车信息的渠道也日渐多元化,接解汽车再也不是一件难事,多品牌集中展示的车展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在下降。

 

  如何在挑剔的观众品味和残酷的销售压力下走出一条新路,不光是北京、上海这种国内一级车展在思考的问题,也直接关乎中小型车展的生存。抓住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的发展契机,成为很多会展公司的共同发力点。但没有强大的品牌积累,也缺少线下影响力,凭借小而美的身份,如何在夹缝中生存并赢得未来?

 

  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契机

 

  在新能源领域,以补贴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模式正在发生转变,随着双积分制的推动,传统燃油车企正加速向新能源汽车倾斜。7月初,北汽和戴姆勒签署了新的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投资50亿元,在北京建立纯电动车生产基地及动力电池工厂;7月15日,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河北御捷车业有限公司签署了合资框架协议……更多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合纵连横将在今天下半年上演,这也成为专业展会的发展契机。

 

  对于专业展会来讲,最大的价值是在交易,在产业发展初期,促进行业共识和业务合作是最重要的目的。我们看到,本届新能源智能车展设立了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智能汽车整车以及充电设施、动力电池、科研检测、新能源产业基地等七大展示专区,整车厂和各类供应商同场竞技,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的产业链得到集中展示。同时行业关注的各类焦点议题在各种专业论坛中得到充分研讨,再加上采购配对会,都有力地促进了企业间的思想交流和业务往来,为处于上升期的行业搭建了宝贵的商务拓展和业务对接平台。

 

  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对于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的认识仍然存在盲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2万辆和19.5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9.7%和14.4%。双积分制度实施后,新能源车的产量预期将会有一个规模化的增长,但随着补贴退坡,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热情正在下降,如何让新能源汽车销售由政策市转向市场化竞争,需要有专业机构来做用户教育和市场培育。媒体是一种力量,展会也是重要的线下力量。

 

  在广州新能源智能车展上,组委会围绕参与性和互动性开展了“汽车与梦想”粤港澳国际儿童绘画大赛、环保时尚模特大赛、现场随手拍大赛、2017新势力红人节、电动邦车友会、车展门票观众抽奖等丰富的公众活动,更设立了自动驾驶体验区,让更多人认识、了解、接受并热爱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也从侧面激发了消费者的购车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