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7届全球年会在广州南沙开幕,近百位全球金融大咖云集本届年会。年会分别设立了四大专题峰会和两场圆桌会议。其中,广州重点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圆桌会议”和“南沙国际金融岛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加强自贸试验区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开展大湾区金融合作与创新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并提出政策建议。
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接种疫苗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如何面对全球新秩序的重塑?有哪些新机遇、新方向、新举措值得把握?本届年会将围绕“全面可持续发展——共商合作与危机应对”这个主题进行深度讨论,全方位探索中国与世界共商合作与危机应对。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致辞中表示,疫情时代,新冠疫苗就是全球公共福祉产品,必须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接种疫苗。国际金融肩负重大使命,各国需要获得更多流动性和资源来应对危机和促进复苏。
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指出,全球公共金融必须关注两个关键优先事项,一是要投入最需要帮助的国家和行业,短期而言要投入卫生健康、教育和社会保障,长期来看,要涵盖可持续发展的方方面面;二是要充分利用私有和国内融资,通过加强税收系统和使用激励和担保等具体工具两方面来实现。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高燕视频致辞时表示,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不断加强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性机遇,推动疫情后时代经济绿色复苏,汇聚可持续发展强大合力,这为我们携手应对疫情影响,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化金融领域创新发展
高燕强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畅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动金融机构提供更多高质量、低成本、可持续的投融资服务和产品,为促进各国设施联通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积极发展普惠金融,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持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高燕表示,开放是国家进步的前提,金融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更加需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行业发展状态,要推动各国加强金融政策协调和规则标准联通,携手推进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国际金融领域治理能力提升,为促进世界经济包容性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高燕建议,要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积极稳妥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创业创新主体,推进金融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中欧可在气候变化加强合作
国际金融论坛(IFF)主席、第十二届中国政协副主席周小川表示,2060年之前,中国实现碳中和任务非常艰巨。希望中欧可以在气候变化方面加强合作,特别是碳市场方面的合作。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合作具有很大潜力和必要性。
周小川认为,碳市场在性质上是一种金融市场,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碳市场是涉及各种不确定性的风险定价市场,更是一种跨期配置投资与风险管理的市场。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需要大量的科技创新和投资,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二氧化碳排放市场正常工作要制定总量再进行分配,并对总量进行封顶。2060年之前,中国实现碳中和任务非常艰巨。”
周小川还表示,实现碳减排和碳中和要明确激励机制。现有的两种激励机制,一种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市场、一种是碳税。从金融市场角度来说,二氧化碳排放市场有更大的潜力,碳税仍旧需要根据碳市场形成的价格。
他建议,碳市场要尝试进行连接。全世界的储蓄和投资有流动性,投资的收益是全球性的收益,将市场割裂了,定价本身会出现问题,市场分隔也会给部分投机分子机会,产生一些不合理的机制。
疫情再次强调世贸体系重要性
再过20天,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9周年纪念日。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用几个数据阐述了中国入世对中国的意义。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5000亿美元,2019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仍然是高居世界第一。
世界贸易组织(WTO)副总干事易小准分析世贸组织改革关键在于继续发展全球贸易体系。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强调了世贸体系重要性,尽管疫情带来的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重大的冲击,但是并未如危机暴发之时部分人担心那样,贸易系统瓦解或者崩溃。全球供应链也适应了形势,数字贸易经历了扩张,关键的医疗物资等产品持续跨境流通。以个人防护装备等贸易为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第二季度个人防护装备贸易额上升92%,并且仍在持续上升。
“世贸组织是唯一一个能够帮助大型经济体解决分歧,合作供应的一个平台。”易小准提到,要发挥这一关键作用,世贸组织必须适应其创造的全球经济,并且与之共同成长与发展。此外,还要寻求更加灵活高效的方式,通过谈判达成协议。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金融平台
在“粤港澳大湾区圆桌会议”专场,众多大咖就研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未来合作的趋势,在加强自贸实验区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大湾区金融合作与创新等多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广州在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方面有哪些成果?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邱亿通表示,金融业继续做稳广州市第四大产业。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716亿元,同比增长8.9%,占GDP比重9.8%;金融业税收374.4亿元,同比增长9.4%,占总税收比重为9.5%;广州地区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1.86万亿元,同比增长16.01%,其中各项存款余额6.56万亿元,同比增长15.45%。
广州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累累硕果,他认为与一系列做法的实施密不可分。贯彻落实上级金融支持政策,并形成本地政策体系;持续推进重大金融项目落地;积极推动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和金融机构互市;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深入推进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金融平台;不断提升金融国际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