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文化产业交易会(下称“文交会”)正成为继广交会之后广州又一重要的城市名片。今日,2018广州文交会正式开幕,即日起至12月中旬,11大板块、17场主体活动、100多场文化展演将密集上演,着眼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合作,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构建,进一步彰显广州文化的独特魅力。当天,南方日报社、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市文化创意行业协会也将联合发布“广州文化企业50强”榜单。
“丝路文化、人文湾区、魅力广州”是本届文交会的主题。本次大会将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召开粤港澳大湾区文创产业发展园桌会议,推动穗港澳三地文化产业合作、人文交流、文化传播。
开幕当天,“广州文化企业50强”榜单新鲜出炉。本次评选纯属公益性质,并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主要考察企业的规模实力、社会效应、创新能力、品牌影响等维度。主办方表示,近年来,广州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榜单的推出旨在发现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影响力的骨干文化企业,促进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加快推进广州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看到,榜单既有网易、微信、欢聚时代、酷狗、多益网络、动景科技等互联网文化企业,也有南方报业、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报业集团,还有珠江钢琴、锐丰音响等文化设备制造业,更有包括奥飞、百漫、星辉娱乐等一批动漫游戏企业。
根据课题组估算,2017年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将达到28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将进一步提升到13%。目前广州市在国内外主板市场上市发行股票的文化企业多达30家,其中20余家广州地区文化上市公司总市值近400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广州不仅文化产业规模巨大,知名文化品牌众多,而且呈现出了全产业链发展优势,文化产业门类齐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数字创意和文化装备业发达,文化新业态涌现,文化市场活跃,文化消费畅旺。当前,广州市委宣传部每年投入1500万元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目前基地已建成了十多个文化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孵化器集群,高新技术文化企业达到2000家。
近年来,广州各种创新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目前有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约222个,其中有16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0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33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2017年,羊城创意产业园入驻企业145家,产值超120亿元。广州TIT纺织服装创意园的入园企业和相关机构达100家,年产值从改造前的1130万元激增到15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旧厂房改造成功的典范。
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广州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尹涛看来,作为华南地区的文化和科教中心,广州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具有文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优势。接下来,广州还应当引领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国际文化枢纽城市。同时依托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广州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文交会将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广州正掀起一场科技与文创碰撞的思想风暴。29日,第二届中国文创产业大会·天河峰会开幕,会上发布的《中国文创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7—2018)》显示,预计到2020年,数字创意产业产值将达8万亿元。以广州为代表的珠三角文创集聚区,其发展规模及创收能力均占据优势。
聚焦新趋势
强化内容竞争力推动优质文化输出
“创意对于创新来说,是非常重要而有潜力的要素。”峰会上,“世界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出席并介绍国际文创的创新与发展概况,以及在国际视野下看待中国文创产业发展的走向。他认为,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城市,需要发现各自的优势进行合作。
“广州是一座充满创意激情和生命力的城市,这次文创产业大会在广州召开实至名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杨晓东认为,大会的召开将为广州甚至全国的文创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他希望大会能够促使政府在文创产业方面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并指导企业做好文创产业业态,激发全社会对文创产业的创新、创造性转化热情。
本次大会大咖云集,加拿大魔方文化发展公司总裁丹尼尔·比颂耐特、英国BOP文化创意产业咨询公司副总裁康岚、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等人也就文创学术领域和产业领域展开圆桌对话。
本届文创产业大会·天河峰会以“聚势谋远·创未来”为主题,以“文创数字化、赋能新业态”为主线,为期四天的时间包括文创产业大会高峰论坛、文创生活新物种展、音乐创作分享会、赛事活动等,分别在广州羊城创意产业园、广州图书馆等地举行。
在11月29日至30日,同时开展10场分论坛,包含三大版块:“文创+互联网”“文创+场景”“文创+内容”。
其中,“文创+内容”围绕“创意设计”“国际文化与跨界艺术”“传统文化新场景”“乡村文化振兴”关键词,聚焦于文创IP赋能产品创新、艺术跨界等话题,深入探讨依托传统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创产业所扮演的角色。业界一致认为,文创产业应不断强化以内容为核心的竞争力,才能实现优质文化输出。
构建产业生态圈
珠三角文创产业区优势凸显
此次在穗发布的《中国文创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7—2018)》指出,2017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4722亿元,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占GDP比重由3.48%提高到4.2%,增长0.8个百分点,对GDP增量贡献年平均达到6.0%。
同时,2017年文化核心领域创造的增加值为22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4.8%;文化相关领域创造的增加值为12222亿元,增长9.8%,占比为35.2%。可见,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在国民经济的比重也稳步提升。
分析指出,受惠于国家利好政策,文化创意产业各领域发展动力强劲。同时,文创产业成片聚集,目前已初步呈现六大文创产业聚集区,其中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文创产业区在东部及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规模及创收能力均占据优势。
过去一年,亮相国际文创市场的优秀国漫、剧集、优质游戏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创产业项目“出海”,取得不俗成绩,显示文化产品之间的联接融合,包括小说、动漫、影视剧、游戏在内的一切娱乐形式正构筑起一个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圈。
该报告还预测,文创内容数字化、生活美学化与创意常态化成为文创产业发展新趋势。新文旅时代以浸润式旅游为主流模式,传统文化资源为依托的新文创时代将拉动以IP构建为核心的文化生产方式,促进文创与产业的跨界交融。
强化版权意识
保护广州原创文化生产力
文创内容数字化已成为业界公认的趋势,预计到2020年,数字创意产业产值将达8万亿元。顺应“互联网+”发展推进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动漫游戏产业快速发展,如何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监管安全之间的关系,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在29日下午举行的中国文创大会“数字内容”分论坛上,广州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总队五处处长温上京现场解读《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与安全报告》。“网络文化产业是数字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游戏、电竞市场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温上京表示。
广州是国内第三大互联网城市,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企业快速发展,网游动漫、新媒体等文化新兴领域领跑全国,全国互联网企业百强中,广州占8席。业内龙头企业如网易、腾讯微信广州总部、酷狗音乐、UC手机浏览器等集聚。
广州同时是国内人均文化消费最高的城市。数据显示,广州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4991元,占城市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13.1%,位列全国第一。
对文化消费有着高需求的广州,在净化版权市场环境、规范版权市场秩序、保护版权产业发展方面,广州文化市场的监管和服务水平一直处于前列。
今年10月,广州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总队获国家版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共同主办的2018年中国版权金奖,该奖项是我国版权领域唯一的国际性奖项,也是中国版权领域的最高奖项。广州是全国文化执法机构唯一获奖单位。
《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与安全报告》还指出,当前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对传统文化及道德观念的冲击、有害信息严重、网络文化产业运营中通过网络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存在消费维权及不正当竞争问题,都指向构建安全、健康、有序的产业发展环境的迫切性。
捍卫网络文化产业安全的首要任务是理清现存问题,达到内容审核与治理的统一,对企业运营实行严格的准入和推出机制。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广州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引导企业强化版权保护意识,保护广州的原创文化生产力。
广州文化企业50强榜单出炉!
专家指出,广州可进一步打造和培育龙头企业,拓展新的增长空间
11月30日,在2018广州文化产业交易会开幕之际,由南方日报社、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市文化创意行业协会联合发布的“广州文化企业50强”榜单正式出炉!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本次评选纯属公益性质,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主要考察企业的规模实力、社会效应、创新能力、品牌影响等维度,经过前期研究、行业推荐、确定候选名单、规范性审查、组织专家评审、媒体公示等程序,优中选优确定最终名单。主办方表示,近年来广州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榜单的推出,旨在发现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影响力的骨干文化企业,促进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加快推进广州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产业规模大知名品牌多
近年来,广州积极推进文化改革创新,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文化产业门类齐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数字创意和文化装备业发达,文化新业态涌现,文化市场活跃,文化消费水平保持前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2012至2016年,广州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2%左右,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2017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约1161亿元,占GDP比重达5.4%。按照地方特色产业统计口径,2016年,广州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数为4262个,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数达到75.94万人,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及总资产分别达到6010.08亿元和8963.34亿元,实现增加值2487.78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69%。根据课题组估算,2017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将达到28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将进一步提升到13%。
广州市知名文化品牌多,不仅拥有微信、酷狗、YY直播、珠江钢琴、广州日报、UC这些响当当的文化品牌,还拥有中国最大的广告公司省广股份、工业设计第一家上市公司毅昌科技、全国第一家动漫上市企业奥飞娱乐。而多个产业数据也显示,广州文化产品进口总额、舞台灯光音响规模、游戏设备产业规模等均居全国第一。
在动漫游戏方面,喜羊羊与灰太狼、猪猪侠、巴啦啦小魔仙、快乐酷宝等四大品牌入选中国动漫十大中国品牌,是全国入选品牌最多的城市。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全国互联网企业百强中广州占8席,网易、腾讯微信广州总部、酷狗音乐、UC手机浏览器等成为业内龙头文化企业。休闲旅游方面,长隆集团已发展成为我国旅游业大型优质企业集团。微信是全国最大的社交平台,目前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已经超过10亿人次,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微信公众账号总数超过3000万。广州漫友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出版的《漫友》是目前国内最具人气的青少年流行文化期刊和全球发行量最大的华语动漫期刊。《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电影华表奖。
20余家文化企业总市值近四千亿
目前,广州市在国内外主板市场上市发行股票的文化企业多达30家,新三板市场上市90多家。2017年5月在广州市委宣传部牵头下,广州日报传媒股份公司、珠江钢琴、奥飞文化、省广股份、毅昌科技、星辉互动娱乐等20余家广州地区文化上市公司联合成立了广州文化上市公司产业联盟。这是全国首个文化上市公司的产业联盟,首批联盟成员上市公司总市值近4000亿元,旨在打造文化产业的“广州队”,通过强强联合、跨界互补,构建起广州文化上市企业的生态圈、朋友圈,形成最广泛的产业合作联合体和文化金融服务平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高联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推动创新驱动与跨界融合,提升文化产业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水平,完善文化产业链价值链,推动文化产业投融资,促进更多高端要素向广州文化产业集聚,实现1+1>2的目标,进一步推动广州成为文化枢纽城市。
根据第三方市场情报研究机构Newzoo发布的2017年全球游戏公司利润排行TOP25,网易游戏达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营收收入排名全国第二、全球第六,虎牙直播居于游戏直播领域第二名。动景科技的UC浏览器服务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用户过亿,在印度和印尼两地市场份额分别达55.4%和47.5%,成为中国互联网国际化领先企业。
发挥全产业链优势 文化产业全面开花
▶▷亮点一
文化消费市场活跃
广州是全国文化消费最有活力、消费需求最旺盛的城市之一。2016年,广州成为首批全国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城市,2017年,广州加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力度,目前已有55家企业成为“广州市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单位”,实施“文化消费积分通”项目,通过政府补贴、市场售票、鼓励消费的方式,充分挖掘文化消费潜在需求,网络视频、网络电影、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网络文学、微电影等新兴文化消费形式不断涌现,文化消费日益活跃。2016年广州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4991元,位列全国前列。此外,广州不断培育电影消费市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数字影院,2017年广州电影票房收入达到20.47亿元,占全国票房总收入的比重为3.91%。
▶▷亮点二
文化科技企业达2000家
“文化+科技”已成为广州市当前文化繁荣和科技创新的一大亮点。广州市委宣传部每年投入1500万元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目前基地已建成了广州科技创新基地、创意大厦、创新大厦、广州国际企业孵化器、广东软件科学园、科学城信息大厦等10多个文化科技企业孵化器,总孵化面积近100万平方米,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孵化器集群,已形成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孵化网络,成为推动“文化+科技”的有效载体。据统计,广州市高新技术文化企业达到2000家,涌现出网易、微信、酷狗音乐、UC等一批优秀文化互联网企业。文化装备制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和效益不断增长,珠江钢琴全球市场占有率26%,成为全球最大的钢琴制造商。舞台灯光音响演艺设备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强,产业链完整,总产值约占全国一半。
▶▷亮点三
文化产业园区约222个
近年来,广州着力构建“三中心一体系”和打造三大战略枢纽,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尤其是开展“三旧”改造与“退二进三”、产业转移及推动产业升级以来,各种创新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目前有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约222个,其中包括羊城创意产业园、广州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16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广州TIT纺织服装创意园等10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以及太古仓创意园等33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2017年,羊城创意产业园入驻企业145家,产值超120亿元。广州TIT纺织服装创意园的入园企业和相关机构达100家,入驻企业年产值从改造前的1130万元激增到150亿元,增幅达1300多倍,成为名副其实的旧厂房改造成功的典范。
▶▷亮点四
动漫游戏产业齐头并进
2016年,广州动漫产业实现增加值约100亿元。截至2017年底,广州市有近400家动漫企业,涵盖了各个链条和环节,其中近50家企业生产原创动画片。年产动画片近200部,时长近3万分钟,年播出动画片24万分钟,产量和播出量全国领先。2015年至2018年二季度,广州共有23部动画片获得优秀国产电视动画片奖,获优秀国产电视动画片奖项目时长达到10665分钟,仅次于北京。奥飞、百漫、星辉娱乐、咏声等成为国内动漫领域的领军企业。中国国际漫画节已举办了11届,为我国动漫游戏产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带动东莞、佛山、惠州等城市动漫产业的发展。在游戏领域,2017年广州市游戏企业有近1600家,营收达482.2亿元,占全省游戏产业营业总收入的28.9%,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位居第二。
▶▷亮点五
文化产业出口近70亿美元
广州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文化产业出口体系,出口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游戏设备、网络游戏、数字音乐、互联网文化、创意设计、文化设备制造等领域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点出口企业和品牌,全省入选国家2016-2017年度《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的文化创意企业有10多家,居全国前列。2016年,广州市文化产品进出口约130.48亿美元,约占全国文化进出口总额1/7,其中出口额为68.55亿美元,进口额为61.93亿元,文化产品贸易差额达到6.62亿美元。2018年,天河区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
专家访谈
广州要打造成国际文化枢纽
为进一步了解广州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增长潜力,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广州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尹涛,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明充。
南方日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广州文化产业的优势在哪里?
尹涛:作为华南地区的文化和科教中心,广州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具有文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优势。广州市是全国第三大互联网城市,互联网企业有3000多家,2018中国“互联网+”总指数位居全国第二位。近年来,广州利用“互联网+”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并涌现了网易、微信、YY、酷狗音乐、多益网络、动景科技等互联网文化企业。当下,广州正在加快推进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等产业载体平台的建设,着力实施“IAB”计划,这些重大战略举措将加快推动文化与科技实现深度融合,催生更多的文化新兴业态,从而巩固提升广州文化产业的优势。
南方日报:广州是全省文化中心,应当如何引领全省文化产业发展?
尹涛: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快促进文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文化产业打造成重要的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提升广州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引领带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上水平。二是打造国际文化枢纽。广州可以围绕数字出版、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文化艺术等文化领域,发挥文化类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重点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合作交流平台。三是发挥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文化引领作用,推动区域间的文化产业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建设粤港澳文化大湾区,从而引领全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南方日报:广州也是面向海外的重要门户,在走向国际市场中应当如何发力?
尹涛: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开放的基因与生俱来。广州要依托自身的地理优势、产业优势,抓住“一带一路”等重大历史机遇,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借助“广州文交会”等重大平台,加强国际文化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文化产业发展新空间。依托国家文化出口基地,重点打造一批国际化文化交流品牌,培育壮大一批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加快布局海外市场,进一步扩大广州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南方日报:广州市文化产业未来的主要增长空间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明充:广州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新技术对文化产业带来的改变。广州正在大力实施IAB计划,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文化产业的大量运用,将带动的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文化新兴业态。文化新兴业态增长模式与传统文化产业增长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从增长的时间单位来看,传统文化产业增长以年为时间单位,而新兴业态增长时间单位细化到天,甚至到小时、分钟和秒。因此,新兴业态呈现的往往是爆发式、指数型增长态势,如广州的欢聚时代(YY)、酷狗音乐等。
三是新的组织形态。“文化+”“+文化”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趋势,跨界成为标配,文化产业的组织形式发生很大的改变,行业联盟组建增多,类似微信、奥飞这样的生态型企业将带动广州文化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四是城市更新为文化产业拓展新的空间。近年来,广州通过实施城市更新战略,盘活利用低效存量建设用地,释放了大量空间资源,再加上广州市现在已经形成的222个文化产业园区,可以预见,广州将有能力集聚大量的文化企业,未来将产生更多的类似酷狗、YY、多益等等这样的文化产业独角兽企业。
广州文化企业50强(排名不分先后)
广州网易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分众传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长隆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人行广告有限公司
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爱九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酷狗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大地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
广东凯络广告有限公司
广州金逸珠江电影院线有限公司
广州珠江数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百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欢聚时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知商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汇桔网)
广州凡拓数字创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南航集团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包装印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广州市久邦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酷漫居动漫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市锐丰音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漫友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广州菲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艾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多益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华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奥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珠江电影集团有限公司
威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市动景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腾讯科技有限公司
天翼爱音乐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市浩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励丰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星辉天拓互动娱乐有限公司
广州白云国际广告有限公司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
广州阿里巴巴文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咏声动漫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玖的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市方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