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广州会展头条

六成企业在穗设华南总部

发布于:2017-04-12 10:04:07 来源: 广州日报

   2016-03-23

 

  广州正从“千年商都”迈向国际商贸中心,成为最受国内外投资者青睐的中国城市之一。2010年至2015年六年间广州五度获评《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一名,2014年获得《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广东省地方政府整体绩效评估报告》、《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第一名。

 

  华南美国商会的最新调查统计数据显示:60%的受访企业(包括外资和中资企业)将华南地区运营总部设在广州,这一比例是近三年来的最高值。93%的受访企业表示已经实现盈利或将在未来两年内实现盈利,其中7.4%的企业表示其盈利大大超出预期,这一比例是2015年的两倍。

 

  83%的受访企业认为整体营商环境“好”、“很好”或者“优异”,76.3%的企业认为营商环境与一年前相比持平或提高。38%的受访企业表示有兴趣在华南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办新公司或工厂,其中三分之二的企业最青睐南沙自贸试验区。

 

  产业基础:工业制造研发全国首屈一指

 

  2015年,广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万亿元,经济总量连续27年位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33亿元,对外贸易总额8306亿元;实际使用外资54亿美元;境外投资总额51亿美元。广州已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成为中国最开放、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截至2015年底,广州市已认定总部企业320家。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编写的《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2014-2015)》中,广州总部经济发展能力得分为74.45,位列全国第一梯队。经认定的320家总部企业中,世界500强企业2家,分别是南方电网、广汽集团;世界500强在广州投资设立的区域型或职能型总部企业22家,中国企业50018家,中国服务业企业50036家。广州市总部企业第一、二、三产业分别为3家、61家和256家,服务业企业占比80%

 

  目前,283家世界500强企业已在广州投资设立720个项目。汽车制造、精细化工、重大装备、商贸会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是广州的十大重点产业。广州的工业制造和研发能力在中国首屈一指;服务业增加值占GDP66.8%

 

  根据“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2.8万亿元,年均增长7.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万元左右,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提前实现全市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营商成本:广州为企业减负近500亿元

 

  综合经营成本较低,为投资广州的企业赢得商务成本优势。根据仲量联行截至去年第三季度的最新统计,广州写字楼平均租金为160/平方米/月,是北京的43.5%、上海的52.1%、深圳的65.5%。在用工成本上,广州的平均工资水平在北上广深中排名第四。在平均房价上,广州仅为深圳的54%、北京的55%和上海的61%

 

  2015年,广州通过减税清费措施为企业减负约495亿元(全口径,含中央库、省库和市库收入),其中推进“营改增”试点减负约110 亿元;落实其他减免税政策减负约340亿元;停征和下调涉企收费标准等减负约45亿元。同时,全面停征堤围防护费,取消和停征保存人事关系及档案费等5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住房转让手续费等1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

 

  与低成本相对的是,广州的消费力指数快速提升。在经济总量及人口基数上,广东省居中国第一,广州又位居全省第一,本地人口基数大,居民人均收入高,消费能力强。1小时经济圈内拥有4500万的富裕人口,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均位居全国前列。

 

  作为国内最重要的商品批发中心和专业市场集聚地,广州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占全省近五成。近900个专业批发市场影响辐射全国和全球。商贸业创新发展势头迅猛,去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超1.5万亿元。

 

  政府服务:审批时限缩短至3个工作日

 

  广州正在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力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将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企业年检改为年报制,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审批时限缩短至3个工作日,提速85%

 

  与此同时,广州还大力精简审批事项,目前市一级仅保留审批事项191项。市、区、街()三级政务服务中心全部建成,近八成的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已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各区政务服务中心平均办理439个审批及服务事项,街()政务服务中心可就近办理56个事项。广州在全国率先开展建设工程项目联合审批流程优化,审批时限压缩为37个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