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会展综合新闻

澳门主动到珠三角调研 参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

发布于:2017-06-14 11:24:48 来源:南方都市报

    1.png

    备受关注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昨日又有了新进展。澳门特区政府就参与配合该规划工作,展开意见征集活动。并公布了澳门参与大湾区的两大角色、三大定位以及八项重点工作。澳门对此已展开多重研讨、调研工作,7月还将专赴深圳江门调研。

 

    澳门此次参与大湾区规划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提法。如澳门的文化交流合作基地的定位“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内澳门居民的同等待遇”“培育创新生态系统”等。

 

    定位: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

 

    昨日,澳门特区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就澳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启动意见征集工作。这是澳门特区政府首次公布其参与大湾区规划的思路。

 

    澳门特区政府认为,澳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主要体现两大角色:促进“一国两制”方针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落实,发挥澳门独特优势、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开放合作纽带。而澳门对自己在湾区内的定位是这样的: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系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澳门政府还明确提出,未来参与大湾区建设,主要有八项重点工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合作纽带;多方合作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推动共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内澳门居民的同等待遇;推进人文交流,促进文化冉荣;推进双向合作,支持青年创新创业就业,拓展中小企业发展空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积极应用前沿技术培育创新生态系统,支持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在澳门的发展;强化粤港澳大湾区的宣传推介。

 

    机遇:必须主动搭上发展快车

 

    意见征集文本对澳门参与湾区的意义也做出阐述:深化“一国两制”实践,对外支持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对内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澳门特首办顾问高展鸿称,这给澳门带来的机遇包括: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化、提升社会民生福祉、增强获得感;践行“国家所需,澳门所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区与功能。

 

    在意见征集文本中,澳门特区政府还专门阐述其对“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理解。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特点是“一国两制”。在一个国家下,涉及两种制度,三个单独关税区。粤港澳三地,社会制度迥异、法律体系不同、发展阶段与核心能力等多个方面呈现差异性。彼此的差异性,即将带来制度约束,需要共同克服;但也形成多元互补,成为大湾区的发展优势与潜力。意见征集文本因此提出,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需要健全机制安排。

 

    而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愿景,意见征集文本是这样描述的:打造世界新经济区域、增强科技创新、扩大国际合作、提升优质生活、建设内地与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澳门必须主动把握大湾区带来的发展机遇,踏上祖国发展的快车”,澳门特首办顾问高展鸿说。

 

    进度:7月去深圳江门调研

 

    早在今年3月份,澳门特首崔世安提出,增强原有重点合作区域的共建力度,着手启动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而特区政府对外公布的资讯显示,澳门特首与特区政府主要官员在2017年,多次与广东省有关领导以及珠三角9市领导会面,粤港澳大湾区一直是关键词。

 

    澳门特区政府的施政,以及未来几年的工作,如何与粤港澳大湾区达成一致?据澳门特首办顾问高展鸿昨日介绍,针对该话题,澳门各部门已研究,并且已经开了包括局长等几十人在内的三轮研讨会。此外,还特别邀请了最早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的民间智库———中国深圳开发研究院一起讨论。会后,综合大家的意见才形成目前的意见征集文本框架,包括上述8项重点工作都是大家一起想出来。据高展鸿介绍,澳门政府官员近期已去珠三角的多个城市深度调研,7月份将会去深圳和江门继续调研。届时,澳门特区会将相关意见建议,提交给国家有关部委。据此前媒体报道,《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今年3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

 

    ���点问答

 

    参与“一带一路”

 

    澳门强项是“带路”

 

    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澳门特首办顾问高展鸿还回答了南都等媒体记者的提问。

 

    记者: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对比其他城市,澳门有什么优势?

 

    高展鸿(澳门特首办顾问):澳门的面积不大,但是也要唱大戏。葡语、华侨、华人都是我们的优势。“一带一路”,把“一”拿掉,就是“带路”,探索就是澳门的强项。

 

    此外,澳门的旅游、酒店管理等,都是我们的澳门的强项。而澳门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一国两制”实施上有一定的经验,这也是我们澳门最大的优势。

 

    记者: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澳门)能给广东的企业带来什么?

 

    高展鸿:这个建设是能够推动更多的企业走出去。比如说佛山的南海和顺德,他们有很多产品通过澳门,根据产品的不同档次可以销售到不同的国家。比如中高档的产品就可销售到葡萄牙、巴西。他们能做得那么好,实际上是研究了澳门的优势,并利用了这个优势。知己知彼,互相吸引对方,才有这样的结果。

 

    澳门有“一中心、一平台”,一个中心就是世界休闲旅游中心,一个平台则是中国和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的平台。广东省政府非常重视澳门这“一中心、一平台”两个元素,也会充分利用这两个元素,推动更多的企业走出去。

 

    记者:大湾区的建设,将会在民生方面给澳门人带来什么样的福利?

 

    高展鸿:就是现在所讲的大湾区融合。其实很多澳门人已在内地买楼了,珠海、中山三乡等。买了房子,就意味着有居住的权利,但不一定享受当地的权利。比如说乘车,澳门户籍在澳门搭车是3毛钱,但在其他城市不一定能享受这个权利。我们希望随着大湾区的融合,澳门人在民生方面都能享受当地人的权利。在当地工作、居住,享受当地的权利也不是不可能。这些想法是比较大胆,但可能有一天就实现了呢?但我也相信澳门人是很有志气的。我所了解的是,澳门的大学生在广州上大学,争取做义工的待遇。

 

    记者:在大湾区发展中,如何推动澳门青年创新、创业?

 

    高展鸿:在帮助青年就业、创业方面,澳门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此前,澳门已经在南沙、前海、横琴三个地方设立了创新创业园区,另外江门也在进行当中。我们希望澳门的青年能到这些地方参与创新、就业。我刚刚听说腾讯已经欢迎澳门的大学生在就读期间去腾讯实习,暑期一个月时间。如果相互看上眼了,那就解决就业了。

 

    另外,澳门也要做自己的创新创业的平台,也欢迎其他城市的青年来参与实践。我们已经将全球有名的经验搬过来了。另外,我们还在中山开设了由澳门给钱的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未来希望不仅是创业,还能实现就业。至于怎么样才会更好,希望大家一起来给意见。

 

    粤港澳大湾区时代澳门政府的新想法

 

    这一征求意见的文本,对澳门在大湾区内角色、地位、未来重点工作等方面,以往官方合作文件资料显示,不少提法早已明确。例如,澳门“一中心、一平台”定位、经济适度多元化、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A 新定位——— 文化交流合作基地

 

    不过,这次意见征求文本也出现新的提法。例如澳门的文化交流合作基地的定位。在重点工作中,“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内澳门居民的同等待遇”、“培育创新生态系统”也是官方较新的提法。

 

    突出澳门的文化交流功能,在学界、坊间已有不少声音。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院长、思路智库理事长郝雨凡表示,澳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传播优势,是中国最早的中西文化交流和技术交接中心之一,更容易用西方人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郝雨凡认为,澳门是一个文化融汇的地方,是中国最早的中西文化交流和技术交接中心之一,澳门可以发挥文化输出的作用。“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经济输出,更重要的是要让中国文化、中国文明、中国故事和中国经验走出去。

 

    B 探讨澳门居民在湾区内的同等待遇

 

    “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内澳门居民的同等待遇”,则与澳门青年的创新创业、拓展中小企业发展空间息息相关。

 

    “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提出,把澳门年轻人的就业空间从30平方公里扩展了几百倍。”澳门中华新青年协会副理事长施妮娜表示,近年来该会帮助越来越多的澳门青年,获得了去珠三角企业实习的机会。以前往往是走马观花看一下,但现在许多人会从职业规划的角度选择对口的实习机会,进而获得留在临近城市工作的机会。

 

    2008年以后,澳门已陆续参与到横琴、南沙、翠亨、大广海湾等区域的发展。如何让澳门的人才、企业、资源更有效地在这些区域发挥作用?尤其是澳门居民在珠三角城市中,教育、养老、医疗等问题如何解决?郝雨凡在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大湾区建设最关键是要能够做到互通,这个互通是多方面的,比如说物流、信息、资本、市场,甚至社会服务,这些方面现在都没有完全做到互通。郝雨凡认为,目前在硬件上是迅速地连接起来,但是软件上、配套上,方方面面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粤港澳大湾区”澳门声音

 

    以“主要配角”与“重要节点”来形容澳门在大湾区建设中的角色。与珠江三角洲其他许多大中城市相比,澳门是微型经济和微型社会。这一区情决定了澳门在大湾区中难以充当“老大”。不过,从现有格局来看,以珠江口为中心,北有广州,东有香港、深圳,力量都比较强,而西部力量相对薄弱。作为珠江口西岸的重要城市,澳门应主动承担起引领拉动作用,带动局部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迈上新台阶。

 

    ———澳门城市大学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嘉曾

 

    澳门要在大湾区“群星闪耀”的城市群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需要“固本培元”。完全自由港地位,以及国家赋予的“一个中心、一个平台”功能,都是澳门固有的优势。当前,澳门需大力发挥外联功能,特别是发挥联系葡语国家市场的独特优势,为湾区内企业走出去承担切实有效的纽带作用。

 

    ——— 澳门基金会研究所副所长杨道匡博士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规划与建设中,应强调三个地区发展定位的有机连接,力求让不同城市的特色优势产生叠加效应。与此同时,应探讨如何形成国际竞争力的跨区域产业链,促进城市间的错位、协同发展。

 

    ——— 澳门学者同盟监事连信森博士

 

    历史回顾

 

    澳门与粤港澳大湾区

 

    区域合作,在澳门回归后的发展中留下深刻印记。这也为“大湾区”早早在澳门萌发,留下注脚。

 

    回归初期,亚洲金融危机侵袭,澳门经济负增长。后获政策许可拆分赌牌,一张变三张,三张又各延伸出副牌。2003年后得益CEPA红利,博彩业迅猛发展,达到拉斯维加斯三倍。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国家领导人访澳。经济适度多元化、拓展发展空间,在2008年“珠三角纲要”之后的发展浪潮中得到充分展示。

 

    澳门从坊间、学界到政府,对区域合作的酝酿、研究都非常重视。在2008年开启的“珠三角纲要”热议浪潮中,澳门民间声音中就出现了“湾区”这一概念。“宜居湾区”也在后来得到澳门官方的认可。

 

    20092月,粤港澳三地政府联合开展《环珠江口宜居湾区建设重点行动计划》。

 

    2015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首次在国家部委层面提出“粤港澳大湾区”。

 

    201512月,澳门和深圳签署《关于深化深澳合作共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备忘录》。两地合作重点包括: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专题研究,通过开放互动、深度合作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

 

    20164月,澳门政府公布了《澳门特区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草案文本》,明确提出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为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实现提供助力。

 

    20173月,澳门特首崔世安提出,增强原有重点合作区域的共建力度,着手启动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

 

    澳门与珠三角的合作史

 

    澳门回归后,粤澳高层建立联席会议的机制。在这一机制下,澳门与珠三角城市在经济民生领域有所合作,例如供水供电等。

 

    与珠三角各市的官方互动、合作方面,澳门与毗邻香港的深圳走得最早、规格也最高。早在2006年起,深澳两地政府的首长每年互访并举行年度合作会议。

 

    2008年,在粤澳合作联席会议下,珠澳合作专责小组启动。珠海也与澳门开展每年定期的合作机制。2008年,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项目启动工。随后几年,澳门深度参与到横琴岛的开发,包括在横琴的粤澳合作产业园等。

 

    2010年,澳门特首崔世安上任伊始,即启动了一轮到珠三角多个城市的密集考察的活动。

 

    近年来,澳门与广州南沙、中山翠亨、江门大广海湾等,均建立专责合作小组机制,参与相关区域的开发。粤澳联席会议的地点,早年固定在广州、澳门、珠海,近年来增加了中山一地。

 

    可以说,澳门与珠三角九市,从官方到民间,从政府到市场,均形成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在珠海、中山、江门、广州、深圳等地,官方更是建立了具体的合作区域,有具体的合作项目做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