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会展综合新闻

搭国际合作舞台经贸大戏绽光彩

发布于:2019-09-16 14:10:31 来源:国际商报

金秋九月,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朱瑾花”将再次披上“盛装”,静待八方宾客。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将地处南疆边陲的广西推向开放开发的前沿,掀开了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绿城南宁已有15载。据了解,15届东博会共举办投资推介活动740多场,共有79位中外领导人、3100多位部长级贵宾出席,74.6万名客商参展参会;累计签订投资合作项目4378个。

……

回顾15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推介活动精彩纷呈,中国与东盟乃至世界各地不同国家轮番上场,好戏连台,令人目不暇接。博览会投资促进成果丰硕,经贸合作成效显著。15年来,东博会从探索走向成熟,为促进中国-东盟贸易投资便利化、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搭平台促多方经贸交流合作

2003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与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在当年举行的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中方提议每年在中国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得到东盟各国的一致认可。

2004年,首届东博会在南宁举办。这是中国-东盟自贸区谈判正式启动以来的首次大规模展览会,标志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从共识走向实践,从高层走向市场,从竞争走向合作。

15年来,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在东博会上得到了全方位的呈现。高规格的领导嘉宾阵容、高端的政商对接、多层次的交往活动、多领域的高层论坛,传达出了中国与东盟友好合作的最强音。

如今,东博会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间汇聚合作共识、对接发展战略的高端平台。博览会落实贸易投资便利化、不断创造新商机的有效平台,助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东盟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2007年提前三年突破2000亿美元;2017年突破5000亿美元,2018年高达5878.7亿美元,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在历届东博会上,各类投资推介活动紧扣中国-东盟自贸区主题,突出经贸交流和区域合作。在投资促进活动中,东盟10国历届几乎均有办会,上演“东盟全家福”,形成了“东盟10国齐上阵,共聚一堂享商机”的热烈氛围。

与此同时,博览会不仅是中国与东盟的盛会,也是面向全球的盛会。在立足服务中国-东盟“10+1”的同时,东博会也将服务区域向“10+6”拓展,并延伸到“一带一路”沿线等国家。第13届东博会新增“国际展区”,韩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哈萨克斯坦、阿联酋、澳大利亚、埃及、黎巴嫩等18个区域外国家参展,为中国-东盟与世界各国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


推进自贸区及次区域升级发展

历届东博会都受到与会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不断深化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开拓次区域经济合作,是中国和东盟各国领导人富有远见的战略决策。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中越“两廊一圈”、文莱-广西经济走廊等合作从概念走向共识,又从共识走向实践,从实践走向共赢,日益成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成功典范,为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增添希望和活力。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提速升级。2005年,中国和东盟《货物贸易协议》实施,中国与东盟对7000种商品互相开始降税。2007年,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实施,标志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向前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为全面建成自贸区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2010年,拥有19亿人口、接近6万亿美元GDP、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

15年来,中国-东盟博览会紧扣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突出展示降税商品和零关税商品,让中国和东盟的企业商家深切体会到自贸区带给贸易的实惠与便利,使自由贸易深入人心。东博会围绕旅游、物流、法律、检验检疫、教育、金融等服务贸易领域举办了多场推介会,取得显著成效。为将自贸区《投资协议》落到实处。

2015年,在“第1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投资合作圆桌会”上,来自中国和东盟十国的投促机构官员以深化产业合作,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为主题开展了一场风云对话,各方共同制订了“促进产业合作5年发展路线图”。2015年11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议定书正式签订。

同时,在中国与东盟各方积极参与和大力推动下,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次区域日渐成为中国-东盟次区域合作的成功典范。

其中,在第4届博览会期间召开了“区域合作与发展泛北部湾经济合作高层研讨会”,第5届博览会期间召开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联合专家组第二次工作会议。第8届博览会期间,“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发展研讨会”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发展规划和系列专项规划得以提交讨论,与会专家对规划提出了战略思想、合作目标、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对推动泛北合作产生了积极作用。

2018年,第15届东博会框架下共举办35个高层论坛。涉及信息港、农业、金融、环保等领域,共组织签订经济合作项目530个。通过多层次、多领域交流活动,开展了部长级磋商及政府官员、企业家、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之间的对话沟通,建立了更多的合作机制。


开拓创新为投资推介注入活力

作为最能体现博览会经贸实效的投资促进活动,始终保持创新的态度,从新的合作概念的提出,到新领域的拓展,真正将“新”运用到实际中去。通过其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投资推介和互利共赢、成效明显的项目签约活动将博览会一浪一浪推向高潮,使得东博会收获累累硕果。

从第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始,博览会推出主题国活动,形成主题国机制,进一步深化共办机制。每届博览会“主题国”作为该届博览会的重点推介国家,将在博览会期间举办一系列商务、旅游、文化等专项活动,中国方面将在展馆显著位置为主题国提供投资推介、动态展示等活动场地。

开拓新领域内的合作,是投资促进活动保持活力的方法之一。历年来能源环保、物联网、航天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频频亮相,让许多高科技企业备受瞩目。第1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国际投资与合作论坛”是第一次引进的航天技术产业推介会。第10届博览会中,“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发布了一大批涉及可再生能源、农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的项目,加快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新技术的对接和转移。

随着影响力不断扩大,东博会从中国与东盟的盛会,也开始面向全球的盛会。第11届博览会中,服务从“10+1”合作向服务“10+6”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合作拓展。除了推出特邀贵宾国机制,邀请澳大利亚担任特邀贵宾国之外,还争取了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中心担任博览会的支持单位,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区域合作与全球价值链的融合。

如今,第16届东博会以“共建‘一带一路’,共绘合作愿景”为主题将于2019年9月21日开幕,本次盛会将突出新愿景、新热点、新商机、新影响、新体验五个“新”特点。展览内容突出展示《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涵盖的贸易、投资、数字经济、科技、金融、电子商务、旅游等。并紧扣当前合作热点,聚焦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助推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服务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扩大展区规模、优化展区内容、举办系列会议论坛,为企业做好贸易配对、投资撮合、产业对接等服务,推动务实合作。


集聚广西效应日益凸显

东博会投资促进活动在服务国家战略同时,极大提升了广西在中国-东盟合作中地位,形成了中国-东盟“南宁渠道”,提升了广西开放合作水平和层次。

同时,“南宁渠道”效应进一步凸显。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广西南宁,打造多领域、多层次交流合作平台和机制,开辟出中国与东盟国家政治经贸文化等多方面合作的“南宁渠道”。中国-东盟信息港、中马“两国双园”、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等一批开放平台加快建设。东盟有6个国家在南宁设立总领事馆,广西与东盟国家缔结友好城市数量达52对,居全国之首。

广西与东盟经贸合作水平全面提升。2004年~2017年,广西与东盟贸易额从10亿美元增长到280.8亿美元,增长27.8倍。广西累计实际利用东盟外资从6.55亿美元增长到23.21亿美元,增长2.54倍,东盟已是广西第二大外资来源地。广西对东盟投资从405万美元增长到8.3亿美元,增长205倍,广西对东盟承包工程从911万美元增长到3.3亿美元,增长36倍。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在边境省份保持第一。

风劲帆满海天阔,逐潮踏浪筑华章。伴随时代发展的强音,中国-东盟博览会走过了热闹的15年,涌动着希望和激情,收获了满树繁花和硕果,谱写出共赢的诗篇和华章。九月将至,丰收在望。一期一会,第16届东博会又将盛大上演。展望未来,我们胸有成足,博览会的投资推介活动将会更加丰富多彩、务实有效,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交流将迎来更为天高海阔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