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在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模式中发展,既不断探索,也借鉴国际经验,向先行者看齐,与国际规则对接。同样,自贸试验区建设也是一个向先进的理念、体制机制与经营管理模式探索、学习的过程,探索出成熟经验模式,再在全国推广复制。在这些方面,贸促会具有独特优势,助力自贸试验区发展目标的实现。
借鉴国际经验 担当智库角色
首先,自诞生之日起,贸促会就走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前列,始终处于对外经贸前沿,在理念上率先与国际接轨;在体制机制方面对世界各国有较多分析研究机会;在日常工作中时常与国外各种政府机构、商协会和跨国公司接触,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其管理经验与管理模式;其次,在实践中,贸促会创新性地实施“四位一体”管理体制,不断优化运行机制,我们的经验模式可供自贸试验区借鉴参考;再次,在人才储备上,贸促会汇集了各种国际化人才,可以与各个自贸试验区进行干部交流,实现智力共享,相互借力,共同发展。概而言之,凭借长期国际经验积累和独特的体制机制优势,贸促会在自贸试验区体制机制创新中完全能够担当智囊参谋角色,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引进国际资源 疏通交流渠道
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国际化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是中国对外开放目标,也是各个区域,尤其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努力方向。比如,上海、广东、天津等自贸试验区均把促进服务领域开放、加快服务贸易发展作为重要目标;辽宁自贸试验区致力于打造国际装备制造高地;浙江自贸试验区把大宗货物的转运、储藏、深加工及国际贸易定价权作为努力方向;其他中西部地区的自贸试验区均把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为自身使命。但是,对于各个自贸试验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自贸区而言,国际化资源都比较稀缺。而长期在对外经贸一线的贸促会,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商协会以及大型跨国公司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已与200多个国际工商组织建立了合作机制;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代表处,各个省市区贸促分会、行业分会以及中国国际商会会员企业的国外代表机构更是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搭建了若干包括国际展会在内的重要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参与建设了一些中外经贸合作园区,能够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中帮助疏通国际交流渠道,帮助提供或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助力企业“引进来”“走出去”,对接国外技术、资金、技术、人力等资源,在自贸试验区国际化发展中发挥牵线搭桥、加快促进作用。
优化营商环境 提供专业服务
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空间逐渐收窄,优化营商环境成为国际竞争新手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对此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围绕中央统一部署,2016年贸促会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年度重要工作,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开展了企业问卷调查,发布《2016年中国投资环境调查报告》,2017年继续推进这一工作,并将在有关自贸试验区设立投资环境信息采集与监测服务试点,以便了解企业诉求,找准问题与不足,提出意见建议,明确优化方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是自贸试验区的重要职能和工作着力点,贸促会作为第三方权威机构,可以提供客观公正的专业服务。贸促会所拥有的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仲裁机构,专业化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广泛联系着的全国法律服务优秀人才,他们都可成为自贸试验区优良营商环境的捍卫者与服务者。
(作者系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投资研究部主任)
(责任编辑 :王冰洁)